2023年存储技术的核心主题,就是硬盘容量的增加以及SSD继续蚕食传统硬盘份额。至于为了对抗SSD而诞生的硬盘双执行器技术,则在这一年内表现平平。
2023年伊始,西部数据就推出了容量为22 TB的传统磁记录(CMR)硬盘驱动器和带有重叠写入磁轨的26 TB叠瓦工磁介质记录(SMR)驱动器。这些都属于3.5英寸近线驱动器产品,转速为7200 rpm。希捷也在今年4月紧跟西数的脚步,公布了自己的22 TB HDD Ironwolf Pro。东芝方面则于9月凭借MG10F同样将硬盘容量推向22 TB大关。
所有这些22 TB驱动器均搭载10块碟片,且采用氦气填补设计。
希捷则有意发布HAMR(热辅助磁记录)技术,并制定了50 TB及以上容量的发展路线图。早在2021年4月,希捷公司CEO Dave Mosely就曾表示,该伺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开始交付多个版本的20 TB(HAMR)硬盘。”但短短几个月后,希捷就开始重点讨论第二代HAMR硬盘技术以及正在开发的30 TB硬盘,打算在2022至2025年期间全部交付,这也让20 TB版HAMR产品迅速过时。
然而,这批新产品未能在2022年顺利交付。希捷公司首席财务官Gianlua Romano在今年6月的财务分析师简报会上,透露了即将推出的HAMR硬盘的容量水平。首款HAMR驱动器容量为32 TB,接下来分别为36 TB、40 TB,最后来到50 TB。Gianluca告诉听众,预计每轮容量升级之间将相隔18至20个月。
但今年,我们还是没有看到32 TB HAMR驱动器。希捷只是在今年10月推出了24 TB CMR硬盘,我们也知道这将是希捷旗下的最后一款CMR产品。之后的新驱动器将全面采用HAMR技术。西部数据则于11月发布了24 TB产品,并推出了容量为28 TB的SMR版本。
从某种意义上讲,选择最近几年推出新款大容量驱动技术并不是什么好主意。新冠疫情和随之而来的宏观经济萎靡导致硬盘驱动器销量下降,大型买家开始优先调用库存、面不再积极购买新设备。也就是说,硬盘驱动器制造商必须削减设备产能,意味着工厂产出的硬盘驱动器单元减少,最终拉高了单一驱动器的生产成本。这自然不利于后续更高容量驱动器的交付,因为这可能意味着硬盘驱动器单位出货量的进一步下降。
然而,从当下的态势来看,硬盘驱动器市场似乎正逐步迈向复苏。
继今年6月的财报会议之后,希捷又于11月宣布其Corvault智能JBOD将采用两种HAMR硬盘,但并未透露其具体容量。我们预计其容量可能分别为21 TB和28 TB。根据希捷发言人的介绍,Corvault将使用“采用HAMR技术的Exos X硬盘,容量可达29 TB。”
东芝和西部数据也都没有在2023年的驱动器产品线中推出微波辅助磁记录(MAMR)技术。相反,他们使用了MAMR技术的一个分支,用于增加CMR驱动器的信号强度并实现更高容量。例如,东芝使用的FC-MAMR(磁通控制MAMR)也涉及微波磁通控制方法,用以改善更高磁道密度下的写入信号。
以这三大硬盘制造商的实际表现来看,2023年研发工作的总体结果就是将近线驱动器的容量扩大了2 TB(比例约为9%到10%)。如果希捷能够在2024年实际推出32 TB HAMR硬盘,那么容量增幅将达到8 TB,比例为33.33%。相信西部数据和东芝也会努力跟上,避免在市场上拉开差距。
由于商用SSD目前的容量水平已经来到30.72 TB和61.44 TB,因此长期以容量为卖点的硬盘驱动器必须找到新的突破口。Pure Storage甚至在其系统中用到了75 TB的闪存驱动器模块,并表示将在2026年一举将数字拉升至300 TB。希捷的HAMR则承诺在2024/2025年期间带来50 TB容量,到2030年将数字推向100 TB。这样的扩容速度显然不够,除非HDD技术的发展能够继续让硬盘相对于SSD拥有明显的每TB成本优势,否则Pure之前做出的预言很可能成为现实——少了成本的加持,SSD有限的写入耐久性将不再成为阻碍其全面取代传统硬盘的短板。
另一种照理说潜力巨大、但似乎被硬盘制造商们所低估的相关技术就是双执行器设计,这有望直接令读取访问速度翻倍。西部数据于2023年1月推出了双执行器硬盘,希捷也在11月推出了多执行器硬盘,对应的是希捷2021年首次推出的14 TB Exos 2X14双执行器MACH.2技术。由于在驱动器外壳内塞进第二个执行器需要占用额外空间,所以双执行器硬盘必须减少一块碟片。而对于近线驱动器买家们来说,容量本身可能要比驱动器的IO速度更为重要。也正因为如此,双执行器产品的亮相并没能像厂商希望的那样在市场上引发强烈反响。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安全威胁呈指数级增长。勒索软件、AI驱动的网络攻击和物联网设备漏洞成为主要威胁。企业需要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策略,包括风险评估、安全措施实施和持续监控。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区块链和量子计算为网络安全带来新机遇。组织应重视员工培训、供应链安全、数据治理和事件响应能力建设。
滑铁卢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ScholarCopilot,一个革命性的AI学术写作助手。该系统突破传统"先检索后生成"模式,实现写作过程中的动态文献检索和精确引用。基于50万篇arXiv论文训练,引用准确率达40.1%,大幅超越现有方法。在人类专家评估中,引用质量获100%好评,整体表现优于ChatGPT。这项创新为AI辅助学术写作开辟新道路。
AWS Amazon Bedrock负责人Atul Deo正致力于让人工智能软件变得更便宜和更智能。他在12月re:Invent大会前只有六个月时间来证明这一目标的可行性。Deo表示AI领域发展速度前所未有,模型每几周就会改进,但客户只有在经济效益合理时才会部署。为此,AWS推出了提示缓存、智能路由、批处理模式等功能来降低推理成本,同时开发能执行多步骤任务的自主代理软件,将AI应用从聊天机器人转向实际业务流程自动化。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发布NodeRAG技术,通过异构图结构革新智能问答系统。该方法将文档信息分解为7种节点类型,采用双重搜索机制,在多个权威测试中准确率达89.5%,检索效率提升50%以上,为智能信息检索技术带来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