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在第30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SAECCE 2023)开幕当天,2023年“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正式公布并举行颁奖典礼,智行者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的“智能汽车环境感知关键及应用技术”项目荣获一等奖。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原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是面向全国汽车产业的科学技术奖。该奖项设立三十余年,为激励汽车科技人才成长,推动汽车产业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具影响力的权威科技奖项。
本次获奖是智行者自动驾驶环境感知领域多年深耕的成果体现。基于此成果,智行者实现国内首家基于国产芯片的量产应用,并研发了包括城市领航、高速领航等20余项智能驾驶系统。通过自研多任务BEV网络、模型算子开发、多源算力协同优化等方式,降低50%以上的算力需求,实现了性能和成本的极致平衡。
2021年,智行者深度参与的“面向中国场景的汽车智能化系统测试评价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曾荣获该奖项一等奖。时隔两年后,智行者的再次上榜也彰显出了智行者在技术创新研发上的坚定与执着。
智行者CEO张德兆作为项目主要人员深度参与了本次项目的创新研发。其表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从追赶到超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经曲折与坎坷。未来的结构性改革也将长路漫漫。在这个长坡厚雪的产业之中,作为智能汽车时代的一员,我们必须要有创新的勇气,更要有坚持的定力。唯有此,才能铸就汽车强国梦。”
作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同行者与参与者,智行者紧抓技术这一核心要素,从“多场景赋能”的战略谋划为支点,聚焦“无人驾驶大脑”这一产业核心进行持续研发投入,并深入感知、决策、规划等模块进行创新性探究。经过多年积淀,智行者俨然已走在了自动驾驶行业创新的前沿。
锚定战略目标不动摇,智行者无人驾驶大脑已成功赋能智能出行、智慧生活、特种应用等场景。智能出行领域,本年度内接连拿下厦门金龙和东风猛士两大量产项目定点;智慧生活领域,蜗小白持续发力,初步建立起了全球化销售网络;特种应用领域,全国产化智驾方案赢得客户赞许。
新时代下,中国汽车产业变革道阻且长,智行者将继续聚焦技术创新,持续完善商业闭环,以技术赋能产业,以创新改变生活。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中国AI初创公司月之暗面发布开源语言模型Kimi K2,采用万亿参数混合专家架构,在编程和自主代理任务上表现卓越。该模型在SWE-bench等关键基准测试中超越GPT-4,同时提供免费开源版本和低价API服务。Kimi K2具备强大的"代理"能力,能自主使用工具、编写代码并完成复杂多步骤任务,标志着开源AI模型首次在综合能力上追平甚至超越闭源竞品,可能重塑AI行业竞争格局。
UC伯克利和POSTECH研究团队开发了REVERSE系统,这是首个能让AI视觉模型在生成描述时实时自我监控和纠错的技术。通过创新的"边生成边验证"机制,该系统在多项基准测试中将AI幻觉率降低12%-34%,为构建更可信的人工智能奠定了重要基础。
AI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Meta大举挖角后,OpenAI招募了特斯拉前软件工程副总裁David Lau和xAI基础设施架构师。Meta向其超级智能实验室部署新员工,以超2亿美元薪酬包招聘苹果基础模型负责人。这场激烈竞争造成了AI对劳动力影响的两极分化:科技巨头为顶尖AI人才开出九位数薪酬,但大规模裁员仍在继续。受影响岗位不仅包括人力资源和客服,还包括软件开发和中层管理职位。
马里兰大学研究团队首次发现,当前最先进的AI推理模型在面对缺失关键信息的无解问题时,会陷入"过度思考"陷阱,生成比正常情况长2-4倍的冗余回答,却很少能正确识别问题的不可解性。这种现象挑战了"测试时间缩放定律",揭示了推理模型缺乏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