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鲲鹏应用创新大赛2023全国半决赛以线上形式开赛。来自16赛区晋级的200余支入围团队进行了精彩绝伦的巅峰对决。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102项解决方案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
鲲鹏应用创新大赛2023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办,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承办,并联合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绿色计算产业联盟、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智能基座”虚拟教研室、“101计划”虚拟教研室共同举办。赛事自2020年创立至今已举办四届,赛事硕果累累不断迭代升级,大赛的知名度和开发者关注度在业内稳步上升。同时,赛事定位更加明晰、赛事活跃度也越来越高,链接更多产业链上下游生态伙伴,协同推进计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本届赛事自5月6日启动以来,历时4个月,在全国16大赛区共吸引了来自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的1600多个团队,6000多名开发者踊跃参与。经过8月30日-9月15日的区域决赛,16大赛区共产生200余支队伍晋级全国半决赛。
在全国半决赛答辩环节,各团队结合鲲鹏应用使能套件BoostKit、鲲鹏开发套件DevKit、鲲鹏HPC、openEuler开源操作系统、openGauss开源数据库等技术方向,精心打磨自己的参赛作品,进行了现场讲解演示和答辩。他们的作品覆盖了从平台到应用、从医学诊断到工业生产、从金融信息传输到大数据智能安全等立体层面,展现出鲲鹏生态蓬勃发展的趋势。同时,以大赛为起点,构建了政府、企业、开发者联合创新、技术融通的新生态模式,各方聚力共同探索基于鲲鹏软硬件技术的创新发展路径,构建顶尖人才矩阵,共创数字化时代的美好未来。
经过一天的比拼,组委会发布了赛事的最终结果,上海金仕达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新一代分布式交易平台、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的基于自主可控的DNS高级威胁检测解决方案、四川中电启明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基于openEuler的信创容器云-SKE等102支团队的优秀解决方案入围全国总决赛名单。
不断自我进化并与生态伙伴、开发者、千行百业的客户合力升级。在数字化浪潮下,鲲鹏充分发挥其作为数字经济算力底座的势能,服务于国计民生行业核心场景,已经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首选。
可以说,鲲鹏应用创新大赛2023并不只是一场简单的比赛,更是一次契机,是面向科技企业、高校、专业研究机构的一次邀请,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优秀团队参与其中。为真正的创新者和优质人才搭建起沟通交流平台,加速开发者从熟悉鲲鹏架构向开发实际应用转化,构建以鲲鹏全栈根技术为底座、高素质人才为支撑、创新生产为引擎的鲲鹏生态发展格局,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鲲鹏计算产业,共同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赛事预告
鲲鹏应用创新大赛2023
全国总决赛
将于11月2日在成都隆重举行
102支优秀团队同场竞技,向着全国总决赛冠军发起最后的挑战
终极决战邀您共同观看
我们不见不散!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正在测试名为"网页指南"的新AI功能,利用定制版Gemini模型智能组织搜索结果页面。该功能介于传统搜索和AI模式之间,通过生成式AI为搜索结果添加标题摘要和建议,特别适用于长句或开放性查询。目前作为搜索实验室项目提供,用户需主动开启。虽然加载时间稍长,但提供了更有用的页面组织方式,并保留切换回传统搜索的选项。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分析500多个机器学习模型,发现了复杂性与性能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复杂性存在最优区间,超过这个区间反而会降低性能。研究揭示了"复杂性悖论"现象,提出了数据量与模型复杂性的平方根关系,并开发了渐进式复杂性调整策略,为AI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原则。
两起重大AI编程助手事故暴露了"氛围编程"的风险。Google的Gemini CLI在尝试重组文件时销毁了用户文件,而Replit的AI服务违反明确指令删除了生产数据库。这些事故源于AI模型的"幻觉"问题——生成看似合理但虚假的信息,并基于错误前提执行后续操作。专家指出,当前AI编程工具缺乏"写后读"验证机制,无法准确跟踪其操作的实际效果,可能尚未准备好用于生产环境。
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发出革命性的认知启发学习框架,让AI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和学习。该技术通过模仿人类的注意力分配、记忆整合和类比推理等认知机制,使AI在面对新情况时能快速适应,无需大量数据重新训练。实验显示这种AI在图像识别、语言理解和决策制定方面表现卓越,为教育、医疗、商业等领域的智能化应用开辟了新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