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15日,由ITSS数据中心运营管理组、双态IT论坛、以及智能运维国标工作组主办的“2023第六届双态IT乌镇用户大会”隆重召开,作为智能运维国标的编写单位,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应邀参会。在同期举行的智能运维标准深度解读研讨会上,新华三集团基于自身的技术创新与服务能力积累,面向业界专家和行业客户,首次提出了融合AIGC能力强化业务韧性的运维服务概念,为智能运维未来发展带来新思路、新启迪。

聚合运维服务优势 以智能运维加持业务韧性
随着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加速,IT运维服务迈入智能运维新阶段。由新华三集团深度参与编制的《信息技术服务智能运维 通用要求》国标发布,这是指导我国智能运维服务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基础性、通用性标准,对推动智能运维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提升运维服务能力和质量将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为了进一步加强业界智能运维领域的业界交流,促进智能运维行业的快速发展,在智能运维国标发布的背景下,中国建设银行联合新华三集团举办了智能运维标准深度解读研讨会,邀请了中国电子技术标准研究院、光大银行、浦发银行等特邀银行专家和用户共聚一堂,从标准视角、组织治理、数据管理能力域、场景实现等方面进行分享,共同探讨智能运维的建设水平、标准可行性和实践成效。新华三集团技术服务部增值业务部总监汤海华出席会议,新华三技术服务部增值业务部智能运维服务架构师李富发表题为《基于智能运维国标的业务韧性探索与实践》主题演讲,将理论和实践结合,阐述了建立业务韧性的要点和推进方法。

李富在演讲中指出,智能运维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IT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业务开展和提质增效的关键。新华三集团依托在运维领域的综合优势和前瞻洞察,基于智能运维国标对运维能力提升的要求和指导,将“业务韧性”引入智能运维领域,提出以“感知能力、响应能力、复苏能力、重塑能力”建设为要点,结合新华三推出的智能运维产品及解决方案、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和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帮助客户建立业务韧性,提升运维管理水平,确保业务连续性的运维新思路。
发挥运维服务价值 助客户打造数智支撑能力
如何推进智能运维业务韧性的建设,新华三集团认为可以按照需求出发、场景切入、数智支撑、技术迭代、螺旋前进的“五要素”推进方法推进业务韧性建设,最终实现确保业务连续性的目标。
新华三集团将运维领域的知识和数据进行结构化和链接,形成图谱化的知识体系,构建起服务为核心的全景数据中心知识图谱。同时,依托智能助手进行大语言模型能力的探索,结合知识图谱和大语言模型的能力,衔接运维场景用数需求,赋能故障预防、问题定位、应急支撑、故障恢复等场景。
李富提到,智能运维业务韧性理念具备卓越的应用价值,可帮助企业运维降低故障风险和数量,提升运维效率和效用,减少运维负荷和服务中断时间,更有助于企业管理者专注战略制定和业务创新,提高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以数智支撑力助推客户数字化转型。
作为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导者,新华三集团不断完善运维技术与产品的多元布局,以服务创新推动数智时代的IT运维变革。早在2020年,新华三就携手全国信标委、中国建设银行等业界客户和合作伙伴启动了智能运维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为加速智能运维的行业应用和产业创新发展贡献着力量,成为运维服务领域标准制定与推广的关键力量。
面对AIGC时代背景下的运维新需求,新华三将以服务全面客户化转型为契机,充分发挥智能化、可视化、专属化的H3Care服务模式优势,秉持“精耕务实,为时代赋智慧”的理念,持续深挖智能运维场景落地,以专业贴心的服务为百行百业的数字化发展创造更多价值、更多可能。
 0赞
0赞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
                  英特尔第三季度财报超华尔街预期,净收入达41亿美元。公司通过裁员等成本削减措施及软银、英伟达和美国政府的大额投资实现复苏。第三季度资产负债表增加200亿美元,营收增长至137亿美元。尽管财务表现强劲,但代工业务的未来发展策略仍不明朗,该业务一直表现不佳且面临政府投资条件限制。
美国认知科学研究院团队首次成功将进化策略扩展到数十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微调,在多项测试中全面超越传统强化学习方法。该技术仅需20%的训练样本就能达到同等效果,且表现更稳定,为AI训练开辟了全新路径。
微软发布新版Copilot人工智能助手,支持最多32人同时参与聊天会话的Groups功能,并新增连接器可访问OneDrive、Outlook、Gmail等多项服务。助手记忆功能得到增强,可保存用户信息供未来使用。界面新增名为Mico的AI角色,并提供"真实对话"模式生成更机智回应。医疗研究功能也得到改进,可基于哈佛健康等可靠来源提供答案。同时推出内置于Edge浏览器的Copilot Actions功能,可自动执行退订邮件、预订餐厅等任务。
纽约大学等机构联合开发的ThermalGen系统能够将普通彩色照片智能转换为对应的热成像图片,解决了热成像数据稀缺昂贵的难题。该系统采用创新的流匹配生成模型和风格解耦机制,能适应从卫星到地面的多种拍摄场景,在各类测试中表现优异。研究团队还贡献了三个大规模新数据集,并计划开源全部技术资源,为搜救、建筑检测、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