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刚刚落下帷幕,不仅名导、众星云集,上千部不同题材制作精良、构思精巧的电影新作更展示出电影行业的新风貌。在科技赋能电影艺术的大趋势下,如何做好影视素材存储、数据中转、快速传输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了适应全数字化、8K超高清化的影视行业制作趋势,闪迪大师品牌,凭借着专业品质与丰富的高性能存储解决方案,更好的满足了影视行业专业用户的不断与时俱进的存储需求。
闪迪大师极刃模块化固态硬盘系统:
为专业影视团队打造,特点:高效率、模块化、可Dock扩展
对于专业视频、影视创作团队,以及DIT(数字影像工程师)来讲,始终会面临传输性能与容量的挑战,而成熟的团队更需要一套健全且完善的工作流支撑起拍摄、编辑、渲染、视频后期等不同环节的持续高效输出。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的全面应用,电影的制片管理环节也将向更精准、更自动化、更智能的方向发展,全流程智能化管理深刻影响着影视行业的创新发展。
有着足够差异化的闪迪大师PRO-BLADE极刃模块化固态硬盘系统,通过创新的模块化存储模块设计,使得产品在性能表现上有更为激进的表现,即插即用的模块化设计能够为影视制作工作流提供进一步优化的可能。
首先,闪迪大师极刃模块化固态硬盘的身材非常小巧方便携带,单个容量最高为4TB。将其直接连接到闪迪大师极刃PRO-BLADE TRANSPORT外置固态硬盘后,即可拥有 USB-C (20Gbps) 接口,读写速度可达2000MB/s ,以实现超快读写速度进行外录和直接播放照片视频。极大满足为影视创作者对于传输效率的诉求,更是整体拍摄进度与后期高效执行方案的保障。
除了录制设备的直录到外部存储方式外,模块化存储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影视拍摄时存储容量焦虑的又一路径。闪迪大师极刃PRO-BLADE TRANSPORT 外置固态硬盘与闪迪大师极刃STATION 扩展坞组合后,既可形成模块化使用场景。甚至理论上说这是可以无限补充的,就如同重机枪补充弹夹一样,让存储容量真正实现了“无边界”。同时,闪迪大师极刃STATION 扩展坞还可提供高达3000MB/s的读取速度与2600MB/s的写入速度,助力用户组建更全能的多媒体工作流。
闪迪大师PRO-G40 SSD外置固态硬盘:
适合多环境的拍摄场景,特点:高速传输、三防保护
独立电影和小众内容的兴起,让电影的题材和形式日趋多元化,影视行业朝气蓬勃的景象使广大优秀内容创作者也需要为之付出更多精力与心血。拍摄场景相较于传统的影棚、常规风景外,新生力量们更愿意去探索一切未知的可能,人迹罕至的秘境或是极端恶劣的天气似乎能激发无穷的灵感创意。如此一来,坚固耐用且具有高速传输特性的移动硬盘格外受到追捧。
同时兼容Thunderbolt 3 (40Gb/s)和USB-C (10Gb/s)接口的闪迪大师PRO-G40 SSD外置固态硬盘,可实现最高3000MB/s的读取速度,也就这意味着在传输50GB的数据信息时,仅需要大致30秒的时间,极大的提高了现场拍摄工作的效率与助力团队跨设备高效协同工作的可能。
闪迪大师PRO-G40 SSD 外置固态硬盘还具备超强耐用性可承受高达3米的跌落和1814公斤的冲击,并具备 IP68 级防尘和防水能力,满足绝大多数严苛环境下使用诉求。此外,闪迪大师PRO-G40 SSD凭借高速性能,还可在拍摄现场作为编辑和渲染高分辨率内容的暂存盘,起到中转备份内容的作用。
闪迪大师极客外置硬盘:
无惧严苛条件,专业存储更安心,特点:大容量、坚固耐用
影视行业的发展进步始终贯穿着科技、艺术的交融与革新,如今的人工智能、沉浸式技术、超清显示等技术也越发受到重用。富有质感的画面、逼真的特效以及AR、VR和MR的运用俨然已备受观众的关注。因此,对于摄影师、剪辑师和特效师而言,只有大容量和高耐用性的存储设备才能满足大量高清素材的备份以及频繁且严苛的使用。
闪迪大师极客外置硬盘在高达5TB的容量加持下海量视频、音频素材一盘搞定;在传输速率方面,闪迪大师极客外置硬盘不仅有135MB/s传速,而且实测的读取速度也是与135MB/s相差不大,支持最高5Gbps传输速率的USB-C接口,兼容USB 3.0及Thunderbolt3接口,多设备间的传输或读取都相当的高效。值得一提的,即便是在高强度工作情况下,闪迪大师极客外置硬盘也有持续高速传输保障,真正提供高效又稳定的使用环境。
而作为一款适用于严苛、极限环境下的硬盘,闪迪大师极客外置硬盘并没有传统印象中传统“三防”类电子产品的“砖头”般厚重感,反而处处透露出高端工业设计的感觉。采用三层防震设计及坚固的阳极氧化铝外壳,让数据保护从机身外壳开始。而支持IP54级防尘和防水能力设计,不会影响在恶劣环境的下使用,存储更安心。
相信借助闪迪大师的多重高性能存储解决方案,不仅赋能中国影视行业的数字化蓬勃发展,而且通过闪迪大师创新存储和专业品质,更可满足影视行业专业用户的复杂存储需求。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