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华为在HAS2023期间举办“迈向智能世界”主题论坛,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分析师、专家学者及媒体与会。会上,华为ICT战略与Marketing总裁彭松发表了“持续技术创新,加速迈向智能世界”的主题演讲。
华为ICT战略与Marketing总裁彭松做主题演讲
彭松在发言中表示,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千行百业的生产场景,让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大幅跃升。“数字基础设施好比数字经济时代的‘高速公路’,通过运力、算力、存力三者协同发展,让数据的采集、传输、计算、存储和分析更高效,进而跃升数字生产力,充分释放数字经济活力。”
谈到如何打造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彭松提出要建设领先的“运力”设施,用更领先的5.5G、F5.5G、Net5.5G为代表的技术构建千亿物联,万兆体验的网络能力;打造坚实的“算力”设施,在通用计算、人工智能计算等多样性计算领域不断突破;构筑可靠的“存力”设施,让数据存得下、跑得快、用得好。“我们将持续技术创新,助力客户构建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加速迈向智能世界。”彭松表示。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分享了2023年ICT产业发展的十大趋势:“在数据要素加持下,数字经济迈向量质齐升的新阶段,数字治理和数字安全体系基本完成构建,通过ICT高质量发展作为牵引,将带动数字经济健康繁荣发展。”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分享了双碳背景下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考,将数字化技术与传统电力技术深度融合,推进架构中台化、数据价值化、业务智能化,服务电力企业和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联通研究院无线技术研究中心总监李福昌分享了中国联通在5.5G时代所进行的研究和探索,展示了以通感一体和5.5G URLLC和RedCap为代表的一系列前沿实践,并对5.5G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冯丹分享了数据中心Diskless架构及近数据处理的发展趋势。她表示:“高性能异构算力、高速网络、大存力新型盘框、近数据处理等技术的发展,加速以CPU中心的耦合架构走向存算分离、资源池化共享的Diskless架构。未来,大存力新型盘框将成为数据存储的新底座。”
华为首届分析师大会于2004年举办,至今已连续举办了20届。本届分析师大会于2023年4月19日至20日举行,期间将举办多场主题论坛。
欲了解更多详情,请参阅:https://www.huawei.com/cn/events/has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The Moonshot Podcast发布了一期深度访谈视频,X公司"创始人"Astro Teller与Google DeepMind首席科学家Jeff Dean进行了一场近一小时的对话,回顾了Google Brain项目的早期历程。
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Life2vec系统能够通过分析个人生活数据预测未来人生轨迹,在收入和职业预测上达到78-85%准确率。该系统使用丹麦600万人的真实数据,采用类似GPT的AI技术,揭示了教育投资、社交网络、地理位置等因素对人生发展的深层影响规律,为政策制定和个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Linux基金会正式接受微软DocumentDB项目,该项目采用宽松的MIT许可证。这一举措是对MongoDB在2018年转向限制性SSPL许可证的回应。DocumentDB基于PostgreSQL扩展开发,旨在结合NoSQL灵活性与关系数据库的可靠性。项目支持MongoDB兼容的CRUD操作和BSON数据模型。此举被视为对MongoDB许可政策的成功反击,推动了开放标准的建立。
中国科学家成功将扩散模型应用于语言生成,开发出名为LLaDA的创新AI系统。与ChatGPT等传统按序生成的模型不同,LLaDA采用"填空"方式工作,能同时考虑文本前后信息。在80亿参数规模下,LLaDA在多项测试中表现优异,特别是在逆向推理任务上超越GPT-4o,为AI语言模型发展开辟了全新技术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