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瑞星与华为合作升级,双方结合存储系统的实际应用场景及安全需求,共同研发瑞星存储安全产品,可以为广大用户提供适用于华为OceanStor系列存储系统的防恶意代码安全解决方案,实时扫描监控存储系统中的恶意代码文件,以确保存储系统内文件的安全性。
瑞星公司表示,随着《数据安全法》的落地实施,国家、政府和企业的数据安全将得到全面重视,而数据存储又是保障数据安全的核心技术领域之一,因此瑞星联合华为共同开发的存储安全产品,将为各类用户解决数据存储安全问题,杜绝恶意代码攻击造成的数据安全威胁,全面提升企业数据的安全和完整。
目前绝大部分存储安全解决方案更加侧重于对存储数据整体的网络访问控制、存储数据备份、数据灾难恢复等相关技术的应用,往往忽视了存储系统内文件的安全性。
而当前主流的端点安全解决方案,在应对存储系统内海量的数据文件的情况下,受限于客户端资源与文件权限等问题,在病毒扫描、病毒清除、扫描效率方面存在诸多不足,进而导致存储系统内的恶意代码清除不彻底,文件安全性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因此企业用户需要一款能够节约成本、安全可靠,且精准对抗恶意代码文件的存储安全解决方案。
瑞星此次推出的存储安全产品为国内首家完全适用于企业级NAS存储系统的商用的恶意代码安全防护解决方案,是基于瑞星虚拟化恶意代码防护系统应用场景研发的恶意代码防护子产品,支持华为OceanStor Dorado全闪存和OceanStor新一代混合闪存两大国内主流存储系统,相比于端点安全解决方案具备诸多优势,可更加精准的帮用户解决企业级NAS存储系统的恶意代码防护问题。
瑞星公司总裁刘文杰介绍,瑞星存储安全产品中采用了瑞星完全自主研发的AI网络威胁检测引擎技术,通过其中“睿擎(Smart Engine)”、“云脑(Cloud Brain)”特制存储查杀引擎,搭配华为存储系统的On-Demand与On-Access双模式,可以大幅提高在应对海量数据文件下的恶意代码扫描效率,降低在企业内部通过网络存储系统造成的恶意文件传播安全风险。
此外,瑞星存储安全产品具备集群化部署能力,可通过多节点部署方式进行性能扩展,并通过单一管理平台进行集中化管理,确保企业用户可使用一套产品解决企业内部多个或多套存储系统内文件安全问题,大幅度降低企业内部IT运维成本。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本文探讨了AI发展的未来趋势,详细分析了六条有望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技术路径。随着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面临发展瓶颈,业界开始将目光转向其他AI发展方向。这六条路径包括神经符号AI、神经形态AI、具身AI、多智能体AI、以人为中心的AI和量子AI。每种路径都有其独特优势和挑战,可能单独或组合推动AI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最终实现与人类智能相当的AGI系统。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发现VAR模型的马尔可夫变体本质上是离散扩散模型,提出SRDD方法。通过应用扩散模型技术如分类器自由引导、令牌重采样等,SRDD相比VAR在图像质量上提升15-20%,同时具备更好的零样本性能。这项研究架起了自回归模型与扩散模型的理论桥梁,为视觉生成技术发展开启新方向。
培生公司第三季度销售增长加速,并预示年底表现更强劲,但其AI应用可能是更重要的发展。该公司虚拟学习部门销售额激增17%,学生注册人数攀升。培生运营的在线学校将AI工具嵌入课程材料中,公司表示有越来越多证据显示这些工具帮助学生取得更好成绩。公司推出了AI学习内容组合,包括AI素养模块和融合人工导师与AI学习工具的视频平台。
微软亚洲研究院推出CAD-Tokenizer技术,首次实现AI通过自然语言指令进行3D模型设计和编辑的统一处理。该技术通过专门的CAD分词器和原语级理解机制,让AI能像设计师一样理解设计逻辑,大幅提升了设计精度和效率,有望推动工业设计的民主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