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瑞星与华为合作升级,双方结合存储系统的实际应用场景及安全需求,共同研发瑞星存储安全产品,可以为广大用户提供适用于华为OceanStor系列存储系统的防恶意代码安全解决方案,实时扫描监控存储系统中的恶意代码文件,以确保存储系统内文件的安全性。

瑞星公司表示,随着《数据安全法》的落地实施,国家、政府和企业的数据安全将得到全面重视,而数据存储又是保障数据安全的核心技术领域之一,因此瑞星联合华为共同开发的存储安全产品,将为各类用户解决数据存储安全问题,杜绝恶意代码攻击造成的数据安全威胁,全面提升企业数据的安全和完整。
目前绝大部分存储安全解决方案更加侧重于对存储数据整体的网络访问控制、存储数据备份、数据灾难恢复等相关技术的应用,往往忽视了存储系统内文件的安全性。
而当前主流的端点安全解决方案,在应对存储系统内海量的数据文件的情况下,受限于客户端资源与文件权限等问题,在病毒扫描、病毒清除、扫描效率方面存在诸多不足,进而导致存储系统内的恶意代码清除不彻底,文件安全性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因此企业用户需要一款能够节约成本、安全可靠,且精准对抗恶意代码文件的存储安全解决方案。
瑞星此次推出的存储安全产品为国内首家完全适用于企业级NAS存储系统的商用的恶意代码安全防护解决方案,是基于瑞星虚拟化恶意代码防护系统应用场景研发的恶意代码防护子产品,支持华为OceanStor Dorado全闪存和OceanStor新一代混合闪存两大国内主流存储系统,相比于端点安全解决方案具备诸多优势,可更加精准的帮用户解决企业级NAS存储系统的恶意代码防护问题。

瑞星公司总裁刘文杰介绍,瑞星存储安全产品中采用了瑞星完全自主研发的AI网络威胁检测引擎技术,通过其中“睿擎(Smart Engine)”、“云脑(Cloud Brain)”特制存储查杀引擎,搭配华为存储系统的On-Demand与On-Access双模式,可以大幅提高在应对海量数据文件下的恶意代码扫描效率,降低在企业内部通过网络存储系统造成的恶意文件传播安全风险。
此外,瑞星存储安全产品具备集群化部署能力,可通过多节点部署方式进行性能扩展,并通过单一管理平台进行集中化管理,确保企业用户可使用一套产品解决企业内部多个或多套存储系统内文件安全问题,大幅度降低企业内部IT运维成本。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软近年来频繁出现技术故障和服务中断,从Windows更新删除用户文件到Azure云服务因配置错误而崩溃,质量控制问题愈发突出。2014年公司大幅裁减测试团队后,采用敏捷开发模式替代传统测试方法,但结果并不理想。虽然Windows生态系统庞大复杂,某些问题在所难免,但Azure作为微软核心云服务,反复因配置变更导致客户服务中断,已不仅仅是质量控制问题,更是对公司技术能力的质疑。
Meta研究团队发现仅仅改变AI示例间的分隔符号就能导致模型性能产生高达45%的巨大差异,甚至可以操纵AI排行榜排名。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格式选择问题普遍存在于所有主流AI模型中,包括最先进的GPT-4o,揭示了当前AI评测体系的根本性缺陷。研究提出通过明确说明分隔符类型等方法可以部分缓解这一问题。
当团队准备部署大语言模型时,面临开源与闭源的选择。专家讨论显示,美国在开源AI领域相对落后,而中国有更多开源模型。开源系统建立在信任基础上,需要开放数据、模型架构和参数。然而,即使是被称为"开源"的DeepSeek也并非完全开源。企业客户往往倾向于闭源系统,但开源权重模型仍能提供基础设施选择自由。AI主权成为国家安全考量,各国希望控制本地化AI发展命运。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CALM训练框架和STORM模型,通过轻量化干预方式让40亿参数小模型在优化建模任务上达到6710亿参数大模型的性能。该方法保护模型原生推理能力,仅修改2.6%内容就实现显著提升,为AI优化建模应用大幅降低了技术门槛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