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5日,在一年一度的CDCC第九届数据中心标准峰会上,“智能DC,预建未来——华为低碳数据中心专场论坛”成功举办,携手数据中心行业专家、技术大咖以及合作伙伴,共同探讨“双碳”战略背景下数据中心建设与发展的无限可能。
其中,会上重磅发布的《数据中心智能融合电力模块技术白皮书》,是在智能融合的理念引领下,基于多年技术创新与经验积累,由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凝聚众多行业领袖、业界专家等各方智慧,共同编制完成。
《数据中心智能融合电力模块技术白皮书》发布仪式
此外,在这场低碳数据中心专场论坛上,大咖云集,齐聚一堂,在交流与分享中碰撞思想火花。
费珍福,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数据中心能源 总裁
华为数字能源数据中心能源总裁费珍福在致辞中表示:未来三、四十年数据中心产业呈现智能化、低碳化两个“确定性”的大趋势。华为将坚持开放合作的策略,从技术、产品、产业各个层面,携手更多客户、合作伙伴,同时与产业组织、标准组织等积极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建更为广阔美好的绿色未来。
张浩,上海市能效中心节能产业部主管
随着“双碳”时代的来临,政府将对数据中心建设运行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建立数据中心节能标准体系、数据中心常态化能源和碳排放统计管理制度,构建数据中心能效监测管理平台,推广数据中心先进技术,引导数据中心智能运维升级,开展数据中心绿色化水平评价等一套闭环的管理评价体系,引导整个行业向绿色、低碳、智能的方向发展。
沈巍,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数字基建设计院 副院长
数据中心积极采用间接蒸发冷、一体化供电、装配式绿色建筑以及AI智能调优等低碳节能技术,同时考虑绿能使用、碳交易等吸碳方案,建立循环改进的碳管理系统,打造全生命周期可监控、可衡量、可管理的“零碳”数据中心。
孙岩飞,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数据中心能源预制模块化 营销总监
数据中心从能用时代走向好用时代,FusionDC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通过智简融合,以预制品牌机实现所建即所得,全生命周期极简部署、绿色低碳、数字化、安全可靠。
李庆委,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数据中心能源DC智能供电 总经理
华为新一代智能融合电力模块方案作为低碳数据中心首选方案,主要体现在:通过供配电链路的优化,链路效率从94.5%提升到97.8%,实现高效节能;通过核心部件的创新设计,占地节省40%,实现融合高密;通过一体化预制,交付时间从两月缩短至两周;通过管理系统的AI加持,变被动维护为预测性维护,实现极致可靠。
姜蔚赟,上海东方网共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常务副总经理
华为深度融合电力模块解决方案不仅给给东方网共享智能云数据中心带来了可靠安全的供电保障,还缩短了交付时间,减少了供电系统占地面积以及提升了链路效率,为A级机房提供了最佳的供电解决方案。
王刚,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数据中心能源DC智能温控 总经理
华为推出了全新一代间接蒸发冷却解决方案EHU,通过暖通融合、冷电融合和AI节能,在CLF、出电率、可靠性等关键指标上取得新的突破:TTM由6个月降低至3个月,出电率提升3%,谐波由30%降低为5%,CLF降低10%。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海外多个国家和国内多个区域。未来华为将持续创新,推动行业发展,助力数据中心低碳目标实现。
薛成林,天津江天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IDC建设总经理
江天数据环京大数据产业天津基地,致力于成为区域内绿色节能、高效可靠的先进数据中心。在制冷系统的选择上,基于技术性和经济性的综合分析,最终选择了华为间接蒸发冷却解决方案,该方案具备极简交付、绿色节能、智能调控、安全运维的特点。目前项目处于设备调试阶段,即将交付运行。未来,江天数据期待与华为展开更深入的合作。
在“双碳”背景下,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将会是数据中心行业发展的主旋律。接下来,华为数字能源将携手更多合作伙伴持续创新,为推动数据中心产业健康发展共同付诸努力,共赢双碳新机遇,共创新技术,共拓新征程。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开源加密初创公司ZamaSAS宣布完成5700万美元B轮融资,专注于为区块链和AI应用构建全同态加密技术以保护隐私。本轮融资由BlockchangeVentures和PanteraCapital共同领投,使公司总融资超过1.5亿美元,估值突破10亿美元。同时,Zama推出保密区块链协议公开测试网,允许开发者在以太坊上构建私密通信应用。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SPIRAL框架,通过让AI与自己对弈零和游戏来提升推理能力。实验显示,仅训练AI玩简单扑克游戏就能让其数学推理能力提升8.6%,通用推理提升8.4%,且无需任何数学题目作为训练材料。研究发现游戏中的三种推理模式能成功转移到数学解题中,为AI训练提供了新思路。
英国网络铁路公司、Neos Networks和Freshwave联合启动"触达项目",旨在消除英国主要铁路干线上的信号盲区。该项目将公私合营模式相结合,预计为纳税人节省约3亿英镑。项目将部署1000公里超高速432芯光纤电缆,覆盖东海岸主线等多条线路,并在12个主要车站提供4G/5G室内连接,在57个隧道中部署4G移动连接。新网络将大幅提升铁路通信基础设施能力,支持轨道传感器和监控应用,为乘客提供更快更可靠的列车服务。
同济大学团队开发的GIGA-ToF技术通过融合多帧图像的"图结构"信息,创新性地解决了3D相机噪声问题。该技术利用图像间的不变几何关系,结合深度学习和数学优化方法,在合成数据集上实现37.9%的精度提升,并在真实设备上展现出色泛化能力,为机器人、AR和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更可靠的3D视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