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是什么?围绕云原生的概念,你找十个云原生领域的专家,很有可能你会得到十个不同的答案。而不同的答案也说明云原生的深度和广度可以包罗万象。
从2010年Paul Fremantle提出云原生(Cloud Native)的概念,提出“云原生”应用应该具有的一些特性。其中包括:分布式、动态插拔、弹性、多租户、自服务、精确计量及计费、增量部署和测试。2013年,Pivotal推广了云原生的概念,今天随着云原生技术的成熟和市场需求的升级,云原生以平滑迁移、快速开发以及稳定运维等技术优势,逐渐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今天,几乎所有的云产品都会搭上“云原生”概念。
面对如此灵魂又复杂的云原生,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那就是用户,云原生的发展再变化万千,也逃不过客户的实际需求。逃不过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比如从“云化”到“云原生化”的进化过程中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解决传统应用单体架构厚重、烟囱式架构等带来的一系列应用层面的问题。
基于此,我们采访了包括华为、戴尔、青云等云基础设施提供商,包括开源技术公司极狐(GitLab)、Dynatrace。包括Veeam、英方等云数据保护厂商、包括F5 Networks网络安全厂商等,深入探讨云原生架构的优势,云原生环境面临的数据保护、安全等挑战。
我们采访了引领云原生应用和技术的华为云,2021年4月,由华为云与中国信通院联合发布《云原生2.0 白皮书》,在以应用为中心,助力客户打造资源无感、无极弹性、免运维的现代化应用的时候,华为云是怎样构建云原生架构的?
我们还采访了Hitachi Vantara,来看看Hitachi集团110多年的运营技术(OT)和60多年的信息技术(IT)经验、技术和行业经验完美结合如何看待云原生。
我们还采访了青云科技,了解到进入云原生深水区之后,青云如何打造云原生操作系统,无缝融合客户的业务。
我们还采访了数据保护领域的独角兽国际厂商Veeam以及国内数据保护专家英方软件。他们分享了云原生架构需要怎样的数据保护策略。
我们还采访了F5 Networks,了解到云原生应用灵活、敏捷、简化等独有的特点,对企业IT架构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我们还采访了戴尔科技,了解到戴尔科技为云原生应用的开发和交付打造的新的云基础技术架构。
我们还采访了开源技术公司极狐(GitLab),来看开源技术如何进一步推动云原生的蓬勃发展,进而重塑企业的IT架构。
我们还采访了Dynatrace,了解到如何管理松散的云原生架构来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
本期的数字化转型方略将带来精彩内容。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英特尔携手戴尔以及零克云,通过打造“工作站-AI PC-云端”的协同生态,大幅缩短AI部署流程,助力企业快速实现从想法验证到规模化落地。
意大利ISTI研究院推出Patch-ioner零样本图像描述框架,突破传统局限实现任意区域精确描述。系统将图像拆分为小块,通过智能组合生成从单块到整图的统一描述,无需区域标注数据。创新引入轨迹描述任务,用户可用鼠标画线获得对应区域描述。在四大评测任务中全面超越现有方法,为人机交互开辟新模式。
阿联酋阿布扎比人工智能大学发布全新PAN世界模型,超越传统大语言模型局限。该模型具备通用性、交互性和长期一致性,能深度理解几何和物理规律,通过"物理推理"学习真实世界材料行为。PAN采用生成潜在预测架构,可模拟数千个因果一致步骤,支持分支操作模拟多种可能未来。预计12月初公开发布,有望为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低成本合成数据生成。
MIT研究团队发现,AI系统无需严格配对的多模态数据也能显著提升性能。他们开发的UML框架通过参数共享让AI从图像、文本、音频等不同类型数据中学习,即使这些数据间没有直接对应关系。实验显示这种方法在图像分类、音频识别等任务上都超越了单模态系统,并能自发发展出跨模态理解能力,为未来AI应用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