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上,阿里云自主研发的分布式存储系统“盘古”入选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盘古解决了超大规模下数据不丢不错和高可用的难题,让存储更加稳定可靠、更大的容量和更高的性能,满足数字经济对海量存储和快速存储的需求 ,这也是第一次有存储技术入选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
(2021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阿里云盘古分布式存储)
数字经济时代,全社会迎来海量数据和多元化场景的井喷,在带来丰富业务创新的同时,也对存储提出了稳定性、可靠性、成本和性能等多维度的挑战。
大会表示,盘古是国产飞天云操作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一套分布式的存储架构,支持规模无限扩展,可承载不同的应用负载, 覆盖低延迟、高吞吐、高并发等多个复杂场景,在大幅降低企业IT成本的同时,可靠性远超传统存储系统。今天的盘古系统广泛部署在全球数十个大型数据中心,服务阿里云上数百万的客户,覆盖互联网、政企、金融、企业等全行业,提供稳定可靠的存储能力。
“阿里云飞天操作系统代码”
“盘古是阿里云关键的创新技术之一”,阿里巴巴合伙人、阿里云基础产品负责人蒋江伟领奖时表示,“12年前,国产云计算操作系统飞天写下第一行代码,就是一位盘古工程师写的。阿里云将不断突破创新,为新基建提供更有价值的存储底座。”
据悉,盘古团队自2008年开始组建,2009年开始推出第一个版本,2013年完成单集群5000台服务器规模的上线和规模化使用,随后2015年突破了单集群上万台的技术门槛,2018年正式推出盘古2.0,单集群规模扩展能力突破十万台。
蒋江伟介绍,盘古独创了分布式数据冗余算法,支持跨数据中心,跨地域的多数据中心容灾策略,数据可靠性达到12个9,可用性高达5个9。其自研的高性能RDMA存储网络,HPCC流控算法和新型软硬融合存储引擎,引领云存储进入微秒延迟时代。
最近,阿里云发布了云“定义存储”(CDS:Cloud Defined Storage)产品,把盘古的能力和阿里云云存储的一致体验覆盖到客户多样化的部署场景。盘古在软硬融合领域持续精进和创新,在极致性能方面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支撑了全新一代极致性能的块存储 ESSD PL-X 云盘,提供 30微秒的延迟、300万 IOPS、和 15GBytes/s的极致性能,满足数据库、实时计算、低延迟实时分析等场景对性能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及时的实时决策和分析。
在新金融领域,民生银行基于盘古搭建分布式核心系统,建设成本降低90%,可支持未来十亿级客户规模扩展;在智慧城市建设上,珠海横琴基于阿里云建设跨境多维大数据服务云平台,实现了服务统一入口,衣食住行全覆盖……
此前阿里云已有多项自研技术当选,包括飞天云操作系统、PolarDB数据库、神龙云服务器架构等。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WorldMem框架,首次让AI拥有真正的长期记忆能力,解决了虚拟世界模拟中的一致性问题。该系统通过记忆银行存储历史场景,并使用智能检索机制,让AI能准确重现之前的场景和事件,即使间隔很长时间。实验显示在Minecraft和真实场景中都表现出色,为游戏、自动驾驶、机器人等领域带来广阔应用前景。
AWS通过升级SageMaker机器学习平台来扩展市场地位,新增观测能力、连接式编码环境和GPU集群性能管理功能。面对谷歌和微软的激烈竞争,AWS专注于为企业提供AI基础设施支撑。SageMaker新功能包括深入洞察模型性能下降原因、为开发者提供更多计算资源控制权,以及支持本地IDE连接部署。这些更新主要源于客户需求,旨在解决AI模型开发中的实际问题。
MTS AI研究团队提出RewardRanker系统,通过重排序模型和迭代自训练显著提升AI代码生成质量。该方法让13.4B参数模型超越33B大模型,在多种编程语言上表现优异,甚至在C++上超越GPT-4。通过引入困难负样本和PPO优化,系统能从多个代码候选中选出最优方案,为AI编程助手的实用化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