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为全联接2021上,面向数字基础设施的开源操作系统欧拉(openEuler)全新发布。欧拉操作系统可广泛部署于服务器、云计算、边缘计算、嵌入式等各种形态设备,应用场景覆盖IT(Information Technology)、CT(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和OT(Operational Technology),实现统一操作系统支持多设备,应用一次开发覆盖全场景。
欧拉全新发布
华为计算产品线总裁邓泰华表示,操作系统“碎片化”现状,导致数字基础设施产生大量“软烟囱”,带来生态割裂、应用重复开发、协同繁琐的挑战,数字化新时代,呼唤新的统一操作系统。
在ICT领域,华为提供服务器、存储、云服务、边缘计算、基站、路由器、工业控制等产品和解决方案,都需要搭载操作系统,所以华为一直在构建能力,旨在通过统一的操作系统架构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本次欧拉全新升级,同时支持服务器、云计算、边缘计算、嵌入式等各种形态设备的需求。支持多样性计算,致力于提供安全、稳定、易用的操作系统;并通过为应用提供确定性保障能力,支持OT领域应用及OT与ICT的融合。至此全新发布的欧拉操作系统可覆盖从IT、CT到OT数字基础设施全场景。
欧拉:数字基础设施开源操作系统
欧拉创造性的提出全栈原子化解耦,支持版本灵活构建、服务自由组合,通过一套架构灵活支持南向多样性设备,北向全场景应用。
统一操作系统,支持多设备:
提供多设备协同套件,包括“边云”协同,统一数据、网络和管理;集群多节点协同,可支持PB级内存池,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能力互助和资源共享,发挥硬件最优性能。
应用一次开发,覆盖全场景:
欧拉Devkit提供跨设备开发向导、自动测试平台等插件,并可方便的集成到主流的应用开发平台。
欧拉与鸿蒙能力共享 生态互通
欧拉和鸿蒙已经实现了内核技术共享,未来计划在欧拉构筑分布式软总线能力,让搭载欧拉操作系统的设备可以自动识别和连接鸿蒙终端。后续进一步在安全OS、设备驱动框架、以及新编程语言等方面实现共享。通过能力共享、实现生态互通,“欧拉+鸿蒙”更好的服务数字全场景。
本次大会正式发布了第一个支持数字基础设施全场景的openEuler 21.09创新版本,将于9月30日在社区上线。该版本不仅对服务器和云计算场景能力进行了增强,还实现了对于边缘计算和嵌入式场景的支持。2022年一季度,欧拉开源社区将发布支持全场景融合的社区LTS版本,使能合作伙伴面向不同场景发布商业发行版。
欧拉自开源以来获得产业界的积极支持和响应,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开源社区。截至目前,已有超过6000名开发者和100多家企业、高校、组织和机构加入欧拉社区,汇聚从处理器、整机、操作系统发行版厂商、到行业应用等全产业链,十多家主流操作系统系统领军企业发行基于欧拉的商业版本。欧拉的全新发布将吸引更多云、边缘、嵌入式领域伙伴加入社区,共同加速欧拉在数字基础设施全领域的广泛应用。华为将始终坚持在基础软件上的长期投入,联合全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同构建开放共赢的操作系统开源生态。
华为于2021年9月23-25日在线上举办华为全联接2021,大会以“深耕数字化”为主题,汇聚业界思想领袖、商业精英、技术大咖、先锋企业、生态伙伴、应用服务商以及开发者等各方,探讨如何深入行业场景,把数字技术与行业知识深度结合,真正融入政企的主业务流程,解决核心业务问题,催生体验提升、效率提升以及模式创新;并发布场景化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分享客户伙伴的最新成果与实践,构筑开放共赢的健康生态。欲了解更多详情,请参阅:https://www.huawei.com/cn/events/huaweiconnect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瑞典央行与金融机构及国家安全部门深化合作,共同应对网络威胁。今年5月,瑞典遭遇大规模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政府和金融机构受到严重冲击。总理克里斯特松承诺增加资金支持,建立更强大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央行将举办第二届在线网络安全挑战峰会,鼓励金融机构提升网络安全能力。瑞典金融协会敦促建立危机管理机制,与国家网络安全中心等机构协调配合。
字节跳动发布Seedream 4.0多模态图像生成系统,实现超10倍速度提升,1.4秒可生成2K高清图片。该系统采用创新的扩散变换器架构,统一支持文字生成图像、图像编辑和多图合成功能,在两大国际竞技场排行榜均获第一名,支持4K分辨率输出,已集成至豆包、剪映等平台,为内容创作带来革命性突破。
工作压力源于大脑储存混乱而非系统。本文介绍5个ChatGPT提示词,帮你将工作压力转化为结构化行动:优先级排序任务清单、快速撰写专业邮件回复、从冗长文档中提取关键信息、生成问题解决方案、高效准备会议内容。通过系统化处理工作事务,将分散的精力转为专注执行,让大脑专注于决策而非重复劳动。
红帽公司研究团队提出危险感知系统卡(HASC)框架,为AI系统建立类似"体检报告"的透明度文档,记录安全风险、防护措施和问题修复历史。同时引入ASH识别码系统,为AI安全问题建立统一标识。该框架支持自动生成和持续更新,与ISO/IEC 42001标准兼容,旨在平衡透明度与商业竞争,建立更可信的AI生态系统,推动行业协作和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