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月26日,亚太新兴市场领先的超大规模算力基础设施解决方案运营商秦淮数据集团(Nasdaq: CD)发布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财报。报告显示,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86亿元(货币单位: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64%,净利润创历史新高,达6520万元,实现持续盈利且环比持续增长,其强劲的业务发展模式和能力建设得到持续验证。此外,资产负债水平保持健康、多个利润指标增长向好,经营性现金流达2.858亿元。也显示秦淮数据集团自持资产模式下的资金使用效率和健康财务结构具有独特的增长优势。
报告期内,秦淮数据集团已运营IT容量达361MW,环比增加24MW;在建IT容量217MW,大幅增加64MW。数字基础设施订单增长方面,报告期内,秦淮数据集团 IOI和签约容量净新增达66 IT MW,总体签约率持续保持高水平。
在更高效率、更大密度和更高智能的数字基础设施使用需求下,秦淮数据集团在能源效率方面持续高效,今年上半年,集团总用电量为7.97亿千瓦时,平均PUE为1.22。为此,秦淮数据集团继续以核心技术创新为导向,关键核心专利数第二季度增加25项,总专利数达256项,持续将绿色电力转换为更为高效、智能和超大规模的算力输出。
报告期内,秦淮数据集团持续稳健的财务表现,现金充沛,偿债能力健康,盈利水平保持高位。截至2021年6月30日,秦淮数据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截至报告期末为70.24亿元,首度突破70亿元大关;总债务资本比为34.2%,净负债/过往12月调整后EBITDA比为-1.7;调整后的EBITDA为3.38亿元,同比增长65.8%,调整后的EBITDA利润率为49.3%。
秦淮数据集团表示,在中国,互联网流量时代基础设施化,已演变为数字经济的长期发展趋势,IDC作为行业发展的关键底座属性愈发显现,不同公司能力属性所带来的增长差异将不断放大,也是可以预见的。在亚太新兴市场,由于疫情带来的跨国人员、科技、物资流动减缓,对于需求爆发所带来的供给不足,交付执行模式变化面临更多挑战。我们为跨国供应链所储备的全新研发及产品解决方案,将在此背景下得到充分验证。为应对上述背景所带来的风险与机遇,秦淮数据集团持续坚持绿地开发、综合能源服务、装备智造白盒化等核心能力建设。可快速交付的高价值基础设施规模,维持高速增长,持续助力领军者客户在泛亚太区域实现业务快速扩容和零碳转型,并吸引更多伙伴相向而行。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I正在革命性地改变心脏疾病治疗领域。从设计微创心脏瓣膜手术到预防原理定位,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的洞察力推动了巨大进步,甚至可以构建新型移植解剖结构。数字孪生技术为个性化心血管护理提供持续预测管理。哈佛干细胞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纳米材料和类似棉花糖机的设备,能在10分钟内制造心脏瓣膜,相比传统3周制造时间大幅缩短。这些突破性技术为每年4万名先天性心脏畸形儿童带来新希望。
这项由斯坦福大学和特拉维夫大学合作的研究揭示了语言模型内部存在三套协同工作的信息处理机制:位置机制、词汇机制和反射机制。研究发现,当文本复杂度增加时,传统的位置机制会变得不稳定,其他两种机制会自动补偿。这一发现解释了AI在长文本处理中的表现模式,为优化模型架构和提升AI可靠性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谷歌正在为搭载其内置信息娱乐系统的汽车推出谷歌地图实时车道引导功能,首先从极星4开始。该系统利用车辆前置摄像头和AI技术,分析车道标线和路标,为驾驶者提供更精确的车道指引和视听提示。该功能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在美国和瑞典的极星4车型上推出,目前仅支持高速公路使用。
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联合英伟达等机构开发出世界首个医学离散扩散模型MeDiM,实现了医学影像与报告的双向生成。该系统能根据临床报告生成对应影像,也能看图写报告,甚至可同时生成匹配的影像-报告对。在多项评估中表现优异,为医学教育、临床研究和辅助诊疗提供了强有力的AI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