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量数据洪流下,高性能计算、大规模视频数据应用及大数据分析等数字化应用的蓬勃兴起,作为IT架构核心组成的存储系统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智慧交通、医疗影像、医学影像、金融大数据、互联网视频等这些都涉及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大规模应用,前端业务应用规模从数据量、性能、安全性以及应用类型上都有了成倍的增长,不同的应用场景产生的数据类型及访问数据的IO模型各不相同,这些都要求存储系统与时俱进,持续迭代创新。
翻开浪潮存储大客户名单,我们可以看到浪潮存储为大型国有银行私有云、国家气象大数据研究、中国天眼FAST大数据处理、东方物探三维勘探、网络云资源池(NFV)、中石化SAP HANA、方特动漫3D电影制作、中南医院影像大数据平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影像云平台、中山大学精准医学研究、湘雅常德医院全院IT系统等客户应用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例如作为当今世界上口径最大、灵敏度最高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正遭遇海量数据考验,每秒采集的数据量高达38G,每年新增数据量达到数十PB,灵活、可弹性扩展的数据基础设施成为中国天眼的刚需。
浪潮存储和中国天眼完成二次"握手",早在2019年首次合作中浪潮存储提供了高性能和高密度两种分布式存储节点。2021年浪潮存储再次脱颖而出,为中国天眼FAST提供了分布式存储高密度节点,此存储采用业界首个"多合一"极简架构,在4U空间内最高可承载1PB数据,提供上百GB/s的带宽,可以随着中国天眼观测和研究任务持续推进从而灵活、在线扩展容量和性能,最高可扩展至5120节点、数据规模突破EB级,满足中国天眼未来几年乃至十几年的天文大数据存储和处理需求。
技术树壁垒:屡次刷新SPC-1
作为存储届的"奥林匹克",SPC-1基准评测是业内最活跃的性能评测之一,其评测结果一直备受关注。而最新的评测报告显示,浪潮分布式存储AS13000G5以30个分布式存储节点创下超630万IOPS、0.781ms时延、单节点21万IOPS的分布式存储全球最高成绩。
这也是继浪潮存储在全闪存储赛道夺得16控、8控、单位成本性能"三连冠"之后,在分布式存储领域再次突破,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在分布式和全闪存储两大赛道领跑的存储厂商。
浪潮存储产品线总经理李辉告诉记者,在攀登性能高峰的过程中,浪潮持续进行研发投入,而评测成绩反过来激励研发团队,这会形成正向循环。特别是随着企业面对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不管是数据处理还是大数据、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存储的性能表现成为关键。
浪潮存储首席架构师孙斌表示,企业客户对于存储设备的性能需求是刚需,浪潮拥有性能团队、架构师团队,在技术体系、系统架构、软硬件协同等方面进行突破,确保存储产品的高性能。
实践出真知:技术与场景的融合制胜
如今,技术创新与业务场景加速融合,针对数字经济下不断涌现的新型信息化应用和场景,比如云化关键业务、商用HPC、混合云、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浪潮存储也在积极抓住相应的市场机会。
据悉,为了更好地实现场景化定制,浪潮存储开放研发资源,为用户提供研发即服务,实现产品和场景的对接。除了增强产品的可定制化外,浪潮存储在横向产品平台和纵向应用场景方面进行全面布局。
"用户需求包括平台性和场景化的需求,而存储是平台型产品,横向是平台,纵向是场景,先平台后场景,这是浪潮存储的发展路径。"李辉说,"我们的目标是2025年聚焦100个场景。"
浪潮在生态伙伴方面的投入,依托合作伙伴,整合技术、产品、方案、交付、服务甚至运维,打造场景共同体,赢得了大量头部客户,与客户展开场景验证。
李辉表示,以客户为中心,浪潮秉持开放态度联合合作伙伴,在产品组合和联合技术创新方面,针对客户的场景进行量身定制,将场景共同体打造成成熟的商业模式。
例如医疗影像数据需要进行集中化,然后多个医院共享数据,这就需要无损传输的技术确保远程专家能够看到的影像数据是准确无误的。浪潮存储与合作伙伴一起针对存储平台和应用场景的优化适配,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场景的支持离不开坚实的产品,在产品研发层面,从传统集中式存储到分布式存储,浪潮不断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技术敏捷性和质量,比如多合一"极简架构设计以及基于iTurbo智能引擎的全栈性能优化。
浪潮存储经过多轮技术迭代和打磨,存储产品成熟度不断提升、产品系列更加丰富 ,2017年浪潮存储升级智能存储G2平台,2019年聚焦新数据存储,推出升级新一代G5存储平台,推出超大规模高端存储和分布式存储两大存储平台。针对超融合这样的产品形态和行业大型客户的集中采购模式,浪潮也推出了针对性的产品组合进行适配。
谈及未来布局,李辉透露,浪潮存储面向分布式存储和集中式存储两大平台,升级七大极致能力—除了基于iTurbo智能引擎和"多合一"极简架构之外,还包括极致架构、极致安全、极致稳定、极致容量、极致云化、极易管理等等,并在存储介质、器件、协议等方面进行前沿研究,为未来多样化的业务场景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结语
回顾五年来,浪潮存储实现了从技术竞争力、产品竞争力到市场竞争力的全面进阶。而这些背后离不开浪潮存储的多维度的布局。
到2020年,浪潮存储市场销量已然跃居中国前二,以20倍业界平均销量增速遥遥领跑中国市场,其中分布式存储全年增速中国第一,浪潮全闪存储三季度销售额中国第二、5倍业界平均增速。
同期基于市场强劲增长和技术创新,浪潮存储实现Gartner全球存储魔力象限跨越,从利基者象限晋级到挑战者象限,成为年度唯一实现象限跨越的存储厂商。Gartner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浪潮存储市场表现再次进阶,晋升全球前五、中国前二,成为业界增长最为强劲的存储厂商。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正在测试名为"网页指南"的新AI功能,利用定制版Gemini模型智能组织搜索结果页面。该功能介于传统搜索和AI模式之间,通过生成式AI为搜索结果添加标题摘要和建议,特别适用于长句或开放性查询。目前作为搜索实验室项目提供,用户需主动开启。虽然加载时间稍长,但提供了更有用的页面组织方式,并保留切换回传统搜索的选项。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分析500多个机器学习模型,发现了复杂性与性能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复杂性存在最优区间,超过这个区间反而会降低性能。研究揭示了"复杂性悖论"现象,提出了数据量与模型复杂性的平方根关系,并开发了渐进式复杂性调整策略,为AI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原则。
两起重大AI编程助手事故暴露了"氛围编程"的风险。Google的Gemini CLI在尝试重组文件时销毁了用户文件,而Replit的AI服务违反明确指令删除了生产数据库。这些事故源于AI模型的"幻觉"问题——生成看似合理但虚假的信息,并基于错误前提执行后续操作。专家指出,当前AI编程工具缺乏"写后读"验证机制,无法准确跟踪其操作的实际效果,可能尚未准备好用于生产环境。
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发出革命性的认知启发学习框架,让AI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和学习。该技术通过模仿人类的注意力分配、记忆整合和类比推理等认知机制,使AI在面对新情况时能快速适应,无需大量数据重新训练。实验显示这种AI在图像识别、语言理解和决策制定方面表现卓越,为教育、医疗、商业等领域的智能化应用开辟了新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