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历史感在加速!
90后、00后可能不知道在触摸屏手机之前,人们用的是塞班系统治的功能机。现在除了历史学家,没人会想知道塞班系统是什么。
在企业级市场,因为业务存在缩涨的原因,背后的IT系统和架构对于稳定性、安全性的需求远远大于个体的终端系统。
这也是近几十年来IT架构没有变化的原因。我们天天喊着智能时代,但是用的是数十年的底层架构如何能实现智能?
科技的背后是真理。真理需要质疑。
那么我们就应该认真的想一想,x86架构落伍了吗?能满足目前5G、AI、IOT海量的应用支撑吗?
近日华为举办的开发者大会2020,其开放了面向AI的全新架构,包括鲲鹏芯片后面的openEUler开源平台,大家可以基于此构建新一代的操作系统。
(图片来源:华为开发者大会线上直播)
说实话,这二十年的算力分布图的巨变,让我对目前的IT架构产生了怀疑,未来的5G、AI需要怎么样的架构,又需要多少算力才能满足万物互联的要求。这就给大家一个思考的空间,运行了几十年的x86操作系统是否落伍了?还是说华为此次的开源的操作系统换汤不换药?是和x86提供相似的架构?
目前看,因为ICT理论并没有突破,所以openeuler并没有像三体人吊打地球人那样,当然openEuler的优势有着浓浓的华为特色--“能干”,比如openEuler能匹配多核异构场景的操作系统,针对多核、异构的性能、可靠性性优化,相对于大数据/数据库/ARM Native/云/Web等水平场景性能也能提升15%。
目前来说openEuler的劣势就是起步晚,生态弱,这也是华为积极推动开源社区的原因,希望全球开源贡献者共同推动openEuler的完善和发展,当然任何企业可基于openEuler发布商业发行版。
未来新架构是一个什么样子?我个人是希望是真正智能的架构,而不是延续传统的架构。
从大机到X86,处理的是结构化数据多一些,ARM架构处理的是非结构化数据多一些。那么新的架构一定要超过X86,也要超过ARM架构。未来架构一定是不仅仅处理和人相关的各种数据,还应该能够处理各种数据体产生的各种数据,不仅能够处理图像、视频,还能处理视觉、听觉、情感等数据。这个架构不仅要稳定可靠,还要灵活简单。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个架构一定要注入灵魂---开发者。
就像安卓系统对比塞班系统一样。塞班系统被抛弃,很大的原因是束缚了开发者的想象力,开发者想要发挥自己的才能自己的想象力,在安卓系统上能够施展开,但是塞班系统上就完全是只能是想法而不能实现。所以我希望新的架构能够支撑起开发者的想象能力。
目前openEuler开源社区有160万人,我相信当有1600万、1亿6000万开发者同时构筑想象力的时候,万物互联的架构是值得等待的。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