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历史感在加速!
90后、00后可能不知道在触摸屏手机之前,人们用的是塞班系统治的功能机。现在除了历史学家,没人会想知道塞班系统是什么。
在企业级市场,因为业务存在缩涨的原因,背后的IT系统和架构对于稳定性、安全性的需求远远大于个体的终端系统。
这也是近几十年来IT架构没有变化的原因。我们天天喊着智能时代,但是用的是数十年的底层架构如何能实现智能?
科技的背后是真理。真理需要质疑。
那么我们就应该认真的想一想,x86架构落伍了吗?能满足目前5G、AI、IOT海量的应用支撑吗?
近日华为举办的开发者大会2020,其开放了面向AI的全新架构,包括鲲鹏芯片后面的openEUler开源平台,大家可以基于此构建新一代的操作系统。
(图片来源:华为开发者大会线上直播)
说实话,这二十年的算力分布图的巨变,让我对目前的IT架构产生了怀疑,未来的5G、AI需要怎么样的架构,又需要多少算力才能满足万物互联的要求。这就给大家一个思考的空间,运行了几十年的x86操作系统是否落伍了?还是说华为此次的开源的操作系统换汤不换药?是和x86提供相似的架构?
目前看,因为ICT理论并没有突破,所以openeuler并没有像三体人吊打地球人那样,当然openEuler的优势有着浓浓的华为特色--“能干”,比如openEuler能匹配多核异构场景的操作系统,针对多核、异构的性能、可靠性性优化,相对于大数据/数据库/ARM Native/云/Web等水平场景性能也能提升15%。
目前来说openEuler的劣势就是起步晚,生态弱,这也是华为积极推动开源社区的原因,希望全球开源贡献者共同推动openEuler的完善和发展,当然任何企业可基于openEuler发布商业发行版。
未来新架构是一个什么样子?我个人是希望是真正智能的架构,而不是延续传统的架构。
从大机到X86,处理的是结构化数据多一些,ARM架构处理的是非结构化数据多一些。那么新的架构一定要超过X86,也要超过ARM架构。未来架构一定是不仅仅处理和人相关的各种数据,还应该能够处理各种数据体产生的各种数据,不仅能够处理图像、视频,还能处理视觉、听觉、情感等数据。这个架构不仅要稳定可靠,还要灵活简单。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个架构一定要注入灵魂---开发者。
就像安卓系统对比塞班系统一样。塞班系统被抛弃,很大的原因是束缚了开发者的想象力,开发者想要发挥自己的才能自己的想象力,在安卓系统上能够施展开,但是塞班系统上就完全是只能是想法而不能实现。所以我希望新的架构能够支撑起开发者的想象能力。
目前openEuler开源社区有160万人,我相信当有1600万、1亿6000万开发者同时构筑想象力的时候,万物互联的架构是值得等待的。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许多人认为一旦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和人工智能超级智能(ASI),这些高度先进的AI将能够告诉我们人生的真正意义。然而,巅峰AI可能无法明确回答这个史诗般的问题。即使AI拥有人类所有知识,也不意味着能从中找到生命意义的答案。AI可能会选择提供多种可能性而非绝对答案,以避免分裂人类社会。
华盛顿大学研究团队发现,大型语言模型在未接受手语训练的情况下,竟然具备理解德语手语的能力。通过系统实验,他们证实了模型能够判断手语语法正确性,并进行手语与文字间的翻译。这种"涌现的多模态能力"源于模型对语言抽象结构的深度理解,为开发手语翻译技术和改善聋哑人群数字交流体验开启了新可能。
剑桥咨询CEO蒙蒂·巴洛在采访中分享了如何识别具有潜力的技术领域。他表示,当听到看似不可能或令人惊讶的技术时会特别关注,如深度学习AI、量子计算等。该公司作为"深度科技强国",专注于生物工程、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拥有740名员工,年均为客户创造5000多项专利。巴洛强调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预测未来计算机系统的应用需求将大幅增长。
谷歌DeepMind团队提出STAR方法,通过模仿苏格拉底教学法让AI学会类比推理,解决传统AI无法"举一反三"的问题。实验显示该方法显著提升AI处理新问题的能力,在逻辑推理准确率从40%提升至75%以上。这项突破为创造真正智能的AI系统指明方向,未来将在教育、医疗、创意设计等领域产生重要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