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热已经持续多年了,这种热度还将继续下去。Gartner发布的报告称,2019年全球超融合保持40%-50%的增长,而中国市场增速会高于全球市场,根据IDC的报告,中国超融合市场今年预计增速在70%-85%之间。高涨的市场行情吸引了众多公司入场,也加速了产品上市和更新速度,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超融合解决方案。市场泥沙俱下,洗牌是必然的。事实上,如何对云原生应用提供支持已经成为超融合厂商面临的一道新考题,只有那些回答得好的厂商才有机会继续留下来,否则就得被边缘化。
超融合进入核心应用场景
超融合从一些特定的应用场景(如VDI)起步,随着其灵活性和方便扩展等特性被企业认可,超融合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如今,已经从数据中心外进入数据中心内,并逐渐成为一些关键核心应用的底层基础设施。
根据Evaluator Group去年的调查,在众多应用场景中,“整合”场景成为用户部署超融合的首选,很多用户把超融合作为上云的一个捷径,用以对IT基础架构进行改造,紧随其后的是一些关键的数据库应用。
以VMware vSAN为例。根据IDC的2019第二季度的研究数据,vSAN在HCI市场的占有率38%,位居第一。VMware超融合基础架构业务部产品营销副总裁 Lee Caswell介绍,目前vSAN的客户超过2万家。在这些用户中大量用于支持核心应用。比如,有一家跨国银行基于SQL数据库的财务应用和基于Oracle应用的股票交易应用就部署在VMware vSAN的超融合架构上。其系统部署在3个国家,承载的数据量已经超过了100个PB。另一方面,随着超融合逐渐成为数据中心的主要架构,要支持越来越多的应用类型的时候,超融合就必然要满足越来越严苛的要求,比如对容器应用的支持就是其中之一。
在数据中心,容器化的应用正在普及。Gartner预测,到2022年全球会有75%的企业使用基于容器的技术构建它们的应用系统。IDC预测,未来5年企业将使用原生工具和方法构建5亿个应用,相当于过去40年所构建的应用的总和。
应用的容器对底层架构提出了新的需求。而对于已经摆脱特定应用场景的标签,成为一种普适架构的超融合,提供对云原生应用的支持就成为一个必需的能力。显然,具备这种能力并不容易,特别是要为用户提供一种统一的用户体验,也就是无论其运行在那种环境中,虚拟和物理环境,私有云、公有云还是混合云,都可以通过一种统一的运营和管理模式进行,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
提供对云原生的支持
“由于云原生应用的兴起,客户们希望有一个统一的运营模式,既能支持传统应用,也能支撑利用新工具开发的云原生应用。VMware最新一代超融合架构的软件堆栈就是为满足最新需求研发的。这个堆栈能跨越混合云,它运行在标准的服务器上,无论这个服务器是在本地的数据中心、边缘还是在公有云上。” Lee Caswell表示。
VMware超融合基础架构业务部产品营销副总裁Lee Caswell
VMware的超融合软件栈指的是包括VMware vSphere、vSAN、NSX等在内的VMware Cloud Foundation(VCF)解决方案,它现在有多种部署形式:一个是本地部署,VMware有一个名为VMware vSAN Ready Node的认证计划,通过合作伙伴认证的服务器可以放心部署。第二通过与戴尔合作的Dell EMC VxRail一体机交付给客户。第三个是以服务形式交付,这包括VMware Cloud on AWS、VMware Cloud on Dell EMC、HPE的GreenLake计划等。Lee Caswell表示,VCF的一大优势是,透过VCF,客户可以得到完全一致的用户体验,而无论其运行在云上还是自己的数据中心。
VCF现在得到广泛部署,但VMware有一个更为雄心勃勃的计划VMware Tanzu,Lee Caswell所说的新一代超融合架构源于此。Tanzu是今年VMware在VMworld 2019大会上宣布的,它被认为是VMware的又一大创新之举。VMware Tanzu是一个新的服务和产品组合,其最大的亮点是会对VMware vSphere进行重构,将Kubernetes嵌入vSphere的控制平面,在Hypervisor中集成容器Runtime,让它成为一个Kubernetes原生平台,从而原生地支持Kubernetes。这样,对于那些VMware的传统用户无需在虚拟机和K8s容器环境之间做出选择,它们能够自由地在vSphere上进行现代应用程序开发和运营,同时继续利用现有的技术、工具和技能组合投资。
目前,在很多企业中容器应用平台构建在VMware vSphere,也即是在vSphere之上部署K8s,一旦vSphere重构完成,vSphere将实现与K8s的紧密集成,从而大幅提升容器的应用性能(可能高达80%)。
目前,VMware Tanzu还在研发状态,透过此可以看到VMware为应对应用的变化所做出的努力。作为超融合的领头羊,VMware开了头,留给追随者的考验就是如何跟进,不跟进就面临市场的淘汰,毕竟云原生应用带来的挑战实实在在,用户需求实实在在。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软近年来频繁出现技术故障和服务中断,从Windows更新删除用户文件到Azure云服务因配置错误而崩溃,质量控制问题愈发突出。2014年公司大幅裁减测试团队后,采用敏捷开发模式替代传统测试方法,但结果并不理想。虽然Windows生态系统庞大复杂,某些问题在所难免,但Azure作为微软核心云服务,反复因配置变更导致客户服务中断,已不仅仅是质量控制问题,更是对公司技术能力的质疑。
延世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分析AI推理过程中的信息密度模式,发现成功的AI推理遵循特定规律:局部信息分布平稳但全局可以不均匀。这一发现颠覆了传统的均匀信息密度假说在AI领域的应用,为构建更可靠的AI推理系统提供了新思路,在数学竞赛等高难度任务中显著提升了AI的推理准确率。
当团队准备部署大语言模型时,面临开源与闭源的选择。专家讨论显示,美国在开源AI领域相对落后,而中国有更多开源模型。开源系统建立在信任基础上,需要开放数据、模型架构和参数。然而,即使是被称为"开源"的DeepSeek也并非完全开源。企业客户往往倾向于闭源系统,但开源权重模型仍能提供基础设施选择自由。AI主权成为国家安全考量,各国希望控制本地化AI发展命运。
蒙特利尔大学团队发现让AI"分段思考"的革命性方法Delethink,通过模仿人类推理模式将长篇思考分解为固定长度块,仅保留关键信息摘要。1.5B小模型击败传统大模型,训练成本降至四分之一,计算复杂度从平方级降为线性级,能处理十万词汇超长推理,为高效AI推理开辟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