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论是在消费端还是企业级,SSD应用得都越来越广泛,而随着闪存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价格的进一步下降,未来SSD的普及态势还会继续持续。因此,对于任何存储厂商而言,SSD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市场。希捷也不例外。
希捷——这个传统硬盘市场的巨头正在向SSD市场发力。日前,希捷携其全线的SSD产品与媒体进行了交流,借此机会,记者也有机会全面了解了希捷在SSD市场的整体布局。整体而言,希捷在SSD产品线上的布局相对完整,既有消费级也有企业级,既有内置也有外置,既有SATA接口也有PCIe接口。
“一是因投资贝恩收购东芝闪存业务而获得稳定的原厂3D NAND供应;其二是希捷自有的控制器和固件;第三是希捷企业级SSD数据压缩技术Durawrite、产品调优能力以及完整的产品。” 在产品沟通会上,希捷科技中国区解决方案工程部高级经理刘嘉谈到了希捷的优势时表示。
据记者了解,希捷SSD产品线分为消费级SSD和企业级SSD产品。在消费级主要有酷鱼(BarraCuda)510 SSD和酷玩(FireCuda)510 SSD,其中,酷鱼510主要面向游戏玩家;酷玩510面向普通消费群体。企业级产品方面希捷有面向NAS场景的酷狼(IronWolf)110 SSD和通用SSD产品雷霆(Nytro)级系列。上述SSD产品都是内置的。顺便一提的是,前面酷鱼510和酷玩510的“5”指其采用PCIe接口,而酷狼“110”中的第一个“1”指其采用SATA接口。
酷玩510 SSD专门针对电竞市场。一片口香糖大小的M.2 2280盘身拥有1TB-2TB超大容量,顺序读写速度超过3000MB/秒,比SATA固态硬盘快6倍。酷玩510固态硬盘还配备捷SeaTools SSD GUI面板,方便用户监控管理硬盘并根据个人需求调节,5年有限质保为耐用性提供保障。
酷鱼510 SSD可广泛用于商务办公、影音制作、程序开发、平面设计和日常娱乐等场景,它为追求效率的多任务处理者提供优质性能。
希捷酷狼110固态硬盘是专门面向NAS的固态硬盘,具备企业级的耐用性以及可靠性,可全天候工作,容量高达3.84TB,支持用户从几乎任何地方访问、共享和备份文件。
在外置SSD也就是移动固态硬盘方面,希捷主要有高颜值的颜&颜特别版以及希捷Fast SSD。颜(One Touch)和颜特别版是希捷最新推出的超便携固态硬盘,信用卡大小,轻到几乎不可感知。硬盘可实现高达400MB/秒的文件传输速度,通过USB3.0接口同时兼容PC和Mac(exFAT),并享受三年质保和优质的希捷Toolkit服务。其中,颜特别版采用绿、白、红、蓝四色迷彩设计,大胆个性。
在企业级产品方面,希捷有雷霆(Nytro)系列固态硬盘专为SDS、高性能计算及高密度数据中心设计,以最优成本效益为超大规模应用提供最优化性能,超快响应能力、超高可靠性加快客户采用下一代平台进程。
除了希捷品牌之外,在闪存产品方面希捷还有另一个品牌Lacie。这是一个高端消费级存储产品品牌,提供面向摄影师、摄像师、音频专业人士和其他高级用户使用的移动固态硬盘产品,主要产品有探路者(Rugged) SSD和探路者(Rugged) SSD Pro以及棱镜SSD。相比较棱镜SSD,探路者系列具有更快的读写速度、更高防水等级、更高的防摔等级以及更耐久的存储能力。
探路者只有手掌大小,容量1-2TB,内部采用希捷酷玩NVMe固态硬盘,具有优异的IP67防水、3米防摔和2吨汽车抗压能力,并提供包含数据恢复救援服务在内的五年有限质保。LaCie Rugged SSD Pro专门针对极限8K和超慢速镜头的传输和编辑场景而打造,Thunderbolt 3读取速度最高可达2800MB/s。而LaCie Rugged SSD可实现高达950MB/s的USB 3.1 Gen 2速度,电影制作人和数字成像技术人员能够轻松地传输和编辑RAW 4K视频。
 0赞
0赞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
                  印度理工学院研究团队从大脑神经科学的戴尔定律出发,开发了基于几何布朗运动的全新AI图像生成技术。该方法使用乘性更新规则替代传统加性方法,使AI训练过程更符合生物学习原理,权重分布呈现对数正态特征。研究团队创建了乘性分数匹配理论框架,在标准数据集上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为生物学启发的AI技术发展开辟了新方向。
英伟达和诺基亚宣布战略合作,将英伟达AI驱动的无线接入网产品集成到诺基亚RAN产品组合中,助力运营商在英伟达平台上部署AI原生5G Advanced和6G网络。双方将推出AI-RAN系统,提升网络性能和效率,为生成式AI和智能体AI应用提供无缝体验。英伟达将投资10亿美元并推出6G就绪的ARC-Pro计算平台,试验预计2026年开始。
Sony AI开发出SoundReactor框架,首次实现逐帧在线视频转音频生成,无需预知未来画面即可实时生成高质量立体声音效。该技术采用因果解码器和扩散头设计,在游戏视频测试中表现出色,延迟仅26.3毫秒,为实时内容创作、游戏世界生成和互动应用开辟新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