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智涌钱塘”2018AI Cloud生态国际峰会在G20主会场·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在此次峰会上,希捷科技作为海康威视重要的合作伙伴参与了AI Cloud生态启动仪式。在现场至顶网采访到了希捷科技全球副总裁暨中国区总裁孙丹女士。孙丹介绍了2018年希捷科技最新的公司动态和发展计划,以及对于新技术、新趋势的看法。
2018年希捷将围绕IT4.0战略来推进产业发展
首先围绕IT4.0战略来推动工作。孙丹表示,希捷公司内部提出IT4.0战略,2018年会按照IT 4.0来实施推动产业快速发展。(IT3.0指的是云计算, IT 4.0指的边缘智能化),今后希捷要围绕边缘智能化的平台来推动产品研发和市场策略。包括在中国希捷将围绕着物联网、智能化这些新兴的机会进行发力。
其次从企业级角度来讲,希捷还是要发挥战略结盟,强强联合的战略,2018年已经陆陆续续发布了一些MOU的签署,希捷将跟优秀的企业去学习,像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做很多技术上的合作研发。
第三,加速产品上的创新和定制化。包括去年10月份发布了基于安防监控的酷鹰(SkyHawk AI)人工智能监控硬盘,包括专门针对64路流媒体图像分析的硬盘,包括推出专门针对无人汽车的硬盘等等,希捷已经推出多种定制化产品。今后会针对IT 4.0平台各种需求推出创新和定制化的产品。
对于闪存,希捷的最新信息是什么?
孙丹表示目前闪存战略上最重要的是等待贝恩收购东芝的最终的批准。同时希捷其实跟东芝已经是一个战略的合作,所以在NAND闪存颗粒的供应和成本是有保证的。
2018年下半年会看到希捷推出更多的SSD产品,包括消费类产品。以前希捷只做企业级,因为我们NAND供应限制。随着NAND颗粒供应的保证,今年下半年希捷会推出基于个人消费者的SSD。今后在SSD产品线上,希捷会更加全面。同时随着NAND颗粒供应的保证,未来SSD将是希捷很重要的一个增长点。
大容量硬盘2018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孙丹认为AI与分布式存储的发展,让包括氦气硬盘在内的大容量硬盘需求处于高速增长状态。不仅仅是安防领域对于存储的需求,就像此次2018AI Cloud生态国际峰会概念一样,在AI 后端一定是云,而前端是边缘设备、互联网加上人工智能这些软件的分析。这些应用和数据从硬盘需求上来讲,会有很大的增长。事实上证明现在大容量盘已经处于供给不足状态。当然也是因为市场需求量的增长,突然井喷式的增长,所以对于希捷来说很大的一个挑战就是产能,就是怎么能为客户生产更多的产品,满足他们的需求。
还有分布式存储对硬盘厂商来说带来非常好的一个机遇,同时希捷科技已经投资美国一家区块链公司,虽然对于区块链孙丹表示还是很谨慎的观望,但是其技术和应用对于大量硬盘的需求是肯定的。
对于海康威视的评价,抓住了每次转型机遇
对于海康威视这个合作伙伴,孙丹表示海康威视是一个非常受尊敬的公司。海康威视最大的优势是技术的快速创新和敏锐的抓住转型的机遇。整个安防行业确实在过去这些年有非常多的转型,包括从模拟到数字,数字到高清,然后到网络化,到智能化。每一个转型海康都抓住了机遇,并且遥遥领先市场。所以海康威视才能够实现这么快的增长。这个是它最重要的一个成功点。
比如今天大家可能还在做高清的时候,海康威视已经在考虑智能化了,所以这个完全是超前的,包括它在后台做很多系统,比如去年跟我们一起做的酷鹰硬盘健康管理方案(SkyHawk Health Management),它也是率先在系统里加上一些硬盘管理功能,这些都是很有远见的,就是它确实是想得远,而且同时做得很快。速度快也是海康威视成功的一个关键。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英国宠物慈善机构PDSA数据显示,超过半数宠物主担心无法承担兽医费用。科技公司正通过AI和物联网技术解决这一市场需求。在伦敦兽医展上,多家初创公司展示了创新技术:AI for Pet利用视觉AI分析宠物眼部、皮肤等图像提供健康洞察;Sylvester.ai开发AI模型识别猫咪疼痛表情;VEA整合患者数据自动化诊断。此外,智能项圈等物联网设备可追踪宠物健康症状。这些技术有助于宠物主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兽医费用。
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Adobe开发出革命性的NP-Edit技术,首次实现无需训练数据对的AI图像编辑。该技术通过视觉语言模型的语言反馈指导和分布匹配蒸馏的质量保障,让AI仅用4步就能完成传统50步的编辑任务,在保持高质量的同时大幅提升处理速度,为图像编辑技术的普及应用开辟了全新道路。
北欧国家启动统一人工智能产业计划,旨在通过合作在全球舞台上竞争,获得微软和谷歌支持。10月成立的新北欧AI中心获得350万英镑初始预算,但谷歌和微软是唯一提供资金支持的科技公司,具体金额保密。该中心将开发生成式AI系统并建设应用AI服务的系统。北欧教育部长承诺追加资金开发大型北欧语言生成AI模型。尽管资金有限,但北欧国家希望通过联合力量在AI竞赛中提升地位。
复旦大学团队突破AI人脸生成"复制粘贴"痛点,开发WithAnyone模型解决传统AI要么完全复制参考图像、要么身份差异过大的问题。通过MultiID-2M大规模数据集和创新训练策略,实现保持身份一致性的同时允许自然变化,为AI图像生成技术树立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