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1日,上海——今天,英特尔与震坤行共同推出英特尔®智能物联聚合馆。这不仅是英特尔在物联网领域深度开拓市场的战略举措,也是其携手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拓宽发展、优化解决方案的具体实践。

在持续服务和满足蓬勃发展的物联网应用场景需求的道路上,英特尔从未停止。早在2022年,英特尔便创建了聚合商的商业模式,并携手广泛的中国物联网解决方案聚合商合作伙伴,针对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办公、智能制造、智慧零售、智慧园区、智慧教育和智慧医疗在内的七大行业,实现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而今,英特尔®智能物联聚合馆的推出,则标志着英特尔与领先行业合作伙伴在智能制造领域的进一步深耕。
英特尔公司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英特尔中国网络与边缘及渠道数据中心事业部总经理郭威表示:“通过与聚合商的紧密合作,英特尔将持续提升对市场动态的敏锐洞察,并拓宽在中国市场的服务版图。与此同时,我们也将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以充分满足中国市场的多元化需求。此次与震坤行的携手,无疑使英特尔实现了对于生态覆盖的进一步扩展和完善。”
作为领先的数字化的工业用品服务平台,震坤行在今年正式成为英特尔物联网解决方案聚合商。震坤行长期立足工业领域,累计合作客户10万+,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工业用品采购与管理服务,实现工业用品供应链的透明、高效、降成本。
震坤行副总裁杨昌湘表示:“更好地协同打造产业生态、服务智能制造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目标。我们愿携手英特尔及硬件设备商、软件合作伙伴,以数字化为引领,以成就客户为导向,在助力中国品牌‘出海’的同时,构建一个更大规模的中国制造业体系。”
双方此次发布的英特尔智能物联聚合馆聚焦于工业领域,英特尔作为核心模块,联动合作伙伴共建智能制造的物联生态圈。可通过线下线上多入口引流,打造一个高效交易阵地,进而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在这一创新合作模式下,英特尔将通过聚合生态系统,与OEM/ODM伙伴紧密协作,在提供渠道赋能的同时,支撑底层服务并制定技术路线;震坤行则专注于链接用户,在积极推进平台营销运营的同时,持续提供服务交付;其他软硬件合作商将深耕产品方案,持续优化解决方案、提供技术支撑。

英特尔公司网络与边缘事业部工业解决方案中国区高级总监李岩表示:“英特尔长期深耕智能制造领域,并以高可靠性与高稳定性的软硬件组合和强大的计算能力,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支持。我们会和生态伙伴一起持续聚合产品与方案,从而助力中小企业降低开发成本,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场景下的数字化和万物互联需求。”
在此过程中,英特尔将持续以满足严苛工业环境要求的计算平台、边缘节点参考架构、英特尔®工业边缘洞见平台(EIS)、英特尔®工业边缘控制平台(ECI)等软硬件为基础,辅以全方位的产业链支持,打造针对机器视觉、工业数字化、工业控制及机器人领域的工业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实时检测及高精度结果,并在降低系统生产周期的同时,满足不同应用的性能需求。
英特尔与震坤行的此次合作充分彰显了双方的共同愿景:通过生态聚合,为广泛制造业客户带来卓越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为中国企业带来更多海内外市场机遇。通过此次合作,英特尔也将借助震坤行面向制造业用户的广泛影响力与大数据整合能力,更全面、更及时地感知用户需求变化与趋势,从而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进行技术路线和行业标准的设计与制定。
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展望未来,英特尔将与包括震坤行在内的更多生态伙伴一起以创新的商业模式洞察市场需求,提供更加丰富的优化解决方案和优质服务,持续助力智能制造产业升级与中国数智化转型。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美国能源部与英伟达、甲骨文合作建造7台新型AI超级计算机,用于加速科学研究和开发智能AI。其中位于阿贡国家实验室的两套系统将组成能源部最大的AI超算基础设施。Solstice系统配备10万颗Blackwell GPU,与Equinox系统互联后总计算性能达2200 exaFLOPs。此外还宣布了与Palantir的合作以及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新系统计划。
Character AI联合耶鲁大学开发的OVI系统实现了音视频的统一生成,通过"孪生塔"架构让音频和视频从生成之初就完美同步。该系统在5秒高清内容生成上显著超越现有方法,为多模态AI和内容创作领域带来突破性进展。
Cloudian宣布其超大规模AI数据平台软件可在AWS本地区域运行,为客户提供单位数毫秒级的对象数据访问延迟。该平台主要面向企业文档检索增强生成应用,支持AI代理理解和推理存储在S3兼容格式中的完整文档库。通过结合高性能存储与AWS GPU边缘基础设施,企业可在毫秒级响应时间内运行复杂RAG应用,无需前期投资。平台集成矢量数据库,可自动摄取、嵌入和索引多模态内容。
这项由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DragFlow技术,首次实现了在先进AI模型FLUX上的高质量区域级图像编辑。通过创新的区域监督、硬约束背景保护和适配器增强等技术,将传统点对点编辑升级为更自然的区域编辑模式,在多项基准测试中显著超越现有方法,为图像编辑技术带来革命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