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已经验证了12碟硬盘技术,相比其10碟微波辅助磁记录技术,容量可提升20%。
东芝目前出货的传统记录MG11硬盘采用10张铝碟片,最大容量可达24TB,而MA11叠瓦式硬盘(具有部分重叠写入磁道)同样采用10张碟片,容量可达28TB。微波辅助磁记录技术利用微波增强施加到碟片表面垂直磁记录介质上的写入信号效果。在标准3.5英寸机箱内增加两张额外碟片需要更薄的碟片和四个额外的读写磁头,每个额外表面对应一个磁头。东芝是业内首家实现这一技术的硬盘制造商。
东芝美国电子元件公司工程与产品营销副总裁Raghu Gururangan表示:"东芝的12碟硬盘平台提供了支持AI驱动数据中心存储指数级增长所需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通过成熟的记录技术实现EB级容量。"
"成熟记录技术"这一表述暗指希捷的热辅助磁记录技术,该技术已开发数十年,据报道在超大规模客户验证方面曾面临挑战,不过这些挑战正在消失。
希捷的热辅助磁记录技术使其10碟Exos 30能够达到30TB传统记录容量,叠瓦式Exos M达到36TB。我们预计希捷将在年底前发布40TB Exos M硬盘,采用第四代热辅助磁记录技术Mozaic 4+。
希捷的单碟密度更高,传统记录3TB,叠瓦式3.6TB,而东芝的传统记录为2.4TB,叠瓦式为2.8TB。通过采用12碟技术和更薄的玻璃碟片,东芝可将容量提升至传统记录28.8TB和叠瓦式33.6TB,更接近但仍未超越希捷。
东芝表示计划在2027年向市场推出40TB级硬盘。这意味着它将使用更先进的微波辅助磁记录技术版本,达到3.3TB/碟片或更高水平。但这将比希捷晚18个月左右。
西部数据使用与东芝类似的增强型垂直磁记录技术,采用11碟技术,传统记录Ultrastar DC HC590达到26TB,叠瓦式HC690达到32TB,比东芝的MA11多4TB。
东芝还在研究将12碟堆叠技术与下一代热辅助磁记录技术结合使用。这将为其提供追赶希捷所需的面密度提升。西部数据也计划在未来某个时候采用热辅助磁记录技术。
如果希捷采用11碟或12碟技术,其相对竞争对手的容量优势将显著增加。
东芝的12碟堆叠技术将在10月17日于日本川崎举行的IDEMA研讨会上展示。
Q&A
Q1:东芝的12碟硬盘技术有什么优势?
A:东芝的12碟硬盘技术相比现有的10碟微波辅助磁记录技术,容量可提升20%。通过在标准3.5英寸机箱内增加两张更薄的碟片和四个额外的读写磁头,实现了更高的存储密度。
Q2:东芝与希捷在硬盘技术上有什么差异?
A:希捷采用热辅助磁记录技术,单碟密度更高,传统记录达3TB,叠瓦式达3.6TB。而东芝使用微波辅助磁记录技术,单碟密度相对较低,传统记录2.4TB,叠瓦式2.8TB,但东芝是首家实现12碟技术的制造商。
Q3:东芝计划何时推出40TB级硬盘?
A:东芝计划在2027年向市场推出40TB级硬盘。这需要使用更先进版本的微波辅助磁记录技术,达到3.3TB/碟片或更高水平,但这个时间表将比希捷晚大约18个月。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亚马逊云服务部门与OpenAI签署了一项价值380亿美元的七年协议,为ChatGPT制造商提供数十万块英伟达图形处理单元。这标志着OpenAI从研究实验室向AI行业巨头的转型,该公司已承诺投入1.4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在AI时代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亚马逊而言,这项协议证明了其构建和运营大规模数据中心网络的能力。
Meta FAIR团队发布的CWM是首个将"世界模型"概念引入代码生成的32亿参数开源模型。与传统只学习静态代码的AI不同,CWM通过学习Python执行轨迹和Docker环境交互,真正理解代码运行过程。在SWE-bench等重要测试中表现卓越,为AI编程助手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
当今最大的AI数据中心耗电量相当于一座小城市。美国数据中心已占全国总电力消费的4%,预计到2028年将升至12%。电力供应已成为数据中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核能以其清洁、全天候供电特性成为数据中心运营商的新选择。核能项目供应链复杂,需要创新的采购模式、标准化设计、早期参与和数字化工具来确保按时交付。
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团队发现AI训练中的"繁荣-崩溃"现象,揭示陈旧数据蕴含丰富信息但被传统方法错误屏蔽。他们提出M2PO方法,通过改进数据筛选策略,使模型即使用256步前的陈旧数据也能达到最新数据的训练效果,准确率最高提升11.2%,为大规模异步AI训练开辟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