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已经验证了12碟硬盘技术,相比其10碟微波辅助磁记录技术,容量可提升20%。
东芝目前出货的传统记录MG11硬盘采用10张铝碟片,最大容量可达24TB,而MA11叠瓦式硬盘(具有部分重叠写入磁道)同样采用10张碟片,容量可达28TB。微波辅助磁记录技术利用微波增强施加到碟片表面垂直磁记录介质上的写入信号效果。在标准3.5英寸机箱内增加两张额外碟片需要更薄的碟片和四个额外的读写磁头,每个额外表面对应一个磁头。东芝是业内首家实现这一技术的硬盘制造商。
东芝美国电子元件公司工程与产品营销副总裁Raghu Gururangan表示:"东芝的12碟硬盘平台提供了支持AI驱动数据中心存储指数级增长所需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通过成熟的记录技术实现EB级容量。"
"成熟记录技术"这一表述暗指希捷的热辅助磁记录技术,该技术已开发数十年,据报道在超大规模客户验证方面曾面临挑战,不过这些挑战正在消失。
希捷的热辅助磁记录技术使其10碟Exos 30能够达到30TB传统记录容量,叠瓦式Exos M达到36TB。我们预计希捷将在年底前发布40TB Exos M硬盘,采用第四代热辅助磁记录技术Mozaic 4+。
希捷的单碟密度更高,传统记录3TB,叠瓦式3.6TB,而东芝的传统记录为2.4TB,叠瓦式为2.8TB。通过采用12碟技术和更薄的玻璃碟片,东芝可将容量提升至传统记录28.8TB和叠瓦式33.6TB,更接近但仍未超越希捷。
东芝表示计划在2027年向市场推出40TB级硬盘。这意味着它将使用更先进的微波辅助磁记录技术版本,达到3.3TB/碟片或更高水平。但这将比希捷晚18个月左右。
西部数据使用与东芝类似的增强型垂直磁记录技术,采用11碟技术,传统记录Ultrastar DC HC590达到26TB,叠瓦式HC690达到32TB,比东芝的MA11多4TB。
东芝还在研究将12碟堆叠技术与下一代热辅助磁记录技术结合使用。这将为其提供追赶希捷所需的面密度提升。西部数据也计划在未来某个时候采用热辅助磁记录技术。
如果希捷采用11碟或12碟技术,其相对竞争对手的容量优势将显著增加。
东芝的12碟堆叠技术将在10月17日于日本川崎举行的IDEMA研讨会上展示。
Q&A
Q1:东芝的12碟硬盘技术有什么优势?
A:东芝的12碟硬盘技术相比现有的10碟微波辅助磁记录技术,容量可提升20%。通过在标准3.5英寸机箱内增加两张更薄的碟片和四个额外的读写磁头,实现了更高的存储密度。
Q2:东芝与希捷在硬盘技术上有什么差异?
A:希捷采用热辅助磁记录技术,单碟密度更高,传统记录达3TB,叠瓦式达3.6TB。而东芝使用微波辅助磁记录技术,单碟密度相对较低,传统记录2.4TB,叠瓦式2.8TB,但东芝是首家实现12碟技术的制造商。
Q3:东芝计划何时推出40TB级硬盘?
A:东芝计划在2027年向市场推出40TB级硬盘。这需要使用更先进版本的微波辅助磁记录技术,达到3.3TB/碟片或更高水平,但这个时间表将比希捷晚大约18个月。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据报道,ServiceNow正与身份管理平台初创公司Veza进行深度收购谈判,交易金额可能超过10亿美元。Veza的平台帮助企业保护员工工作账户安全,识别未使用账户和权限过度的账户,还能检测违反职责分离政策的账户。该平台还可管理机器身份和应用程序集成。此次收购将补强ServiceNow在用户账户和机器身份管理方面的功能短板。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机构研究团队发布突破性AI验证技术,在相同计算预算下让数学解题准确率提升15.3%。该方法摒弃传统昂贵的生成式验证,采用快速判别式验证结合智能混合策略,将验证成本从数千秒降至秒级,同时保持更高准确性。研究证明在资源受限的现实场景中,简单高效的方法往往优于复杂昂贵的方案,为AI系统的实用化部署提供了重要参考。
谷歌云发布PanyaThAI数字化转型计划,旨在帮助泰国企业部署企业级AI智能体应用。该计划首批支持15家机构,包括朱拉隆功大学、泰国证券交易所等。研究显示AI到2030年可为泰国经济贡献7300亿泰铢。计划提供全栈AI基础设施、咨询服务和员工培训,合作伙伴将培训300名本地专家。已有企业展示成果,如SE-Education通过AI语义搜索将转化率从12%提升至27%。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BesiegeField环境,让AI学习像工程师一样设计机器。通过汽车和投石机设计测试,发现Gemini 2.5 Pro等先进AI能创建功能性机器,但在精确空间推理方面仍有局限。研究探索了多智能体工作流程和强化学习方法来提升AI设计能力,为未来自动化机器设计系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