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建平,Hitachi Vantara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
数字时代的高速发展,逐步催动云化部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选择。企业在享受云服务带来的灵活便捷性时,也面临如何平衡技术可控、应用便利、价格优惠等让业界普遍头疼的难题。此外,一些企业也面临被特定云服务提供商深度绑定的隐忧。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整合的多云战略和工具来支持创新发展。到2024年,90%的全球1,000强组织将建立多云管理的战略,包括使用能够跨公有云和私有云,进行统一管理的工具。[1]
在部署多云战略的过程中,CIO及商业决策者应当着重考虑以下三大关键因素:
安全性:千里之行始于此
数据资产对企业至关重要,如何在保全数据安全的同时享受云服务的灵活便捷性,是当下很多CIO和IT专业人士研究探索的课题。许多技术和安全专家认为,企业数据在云中最为安全,可受到严格的防火墙保护,并同时得到云提供商的保证。尽管如此,一些人仍然认为将数据存放在云端也可能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漏洞。
一方面,云是一种共享的责任模式。这一共享的安全模型拥有显著优势。得益于云供应商的安全专家及其24/7持续监控和防御攻击,企业可以更快地进行修复和恢复数据。另一方面,一些新法规条例也让全球企业面临日益加重的合规负担,包括: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我国的《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数据安全管理办法》等,涵盖隐私保护的方方面面。属于这些行为管辖范围或希望在全球范围内扩展的公司须始终确保合规。如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的是——确保不会泄露任何数据,不会违反员工、合作伙伴和客户的隐私。
对于上述问题,独立于云服务提供商的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可以很好地协助解决。Gartner报告[2]指出,截至2018年,云托管服务市场仍然相对不太成熟,75%以上的完全成功的实施将由技能娴熟、高瞻远瞩的专业托管服务提供商来交付,它们拥有云原生、以开发运维(DevOps)为中心的服务交付方法。
Hitachi Vantara云服务(Cloud Services from Hitachi Vantara)致力于协助客户建立和管理安全的云环境,迁移关键的工作负载,并最终建立适当的持续运营框架。凭借丰富的专业认证、经验及云部署流程,Hitachi Vantara云服务在企业部署多云策略中的迁移、优化、管理三个关键阶段提供全方位保障。Hitachi Vantara云服务将安全性视为首要前提,在全生命周期严格遵循DevSecOps原则,从开发、测试,到运营、现代化整个业务生命周期每一个环节都持续确保安全性,并在合规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满足业务需求。
高可用性:扶摇直上成于此
在AI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运维自动化、智能化成为了业内长期关注的焦点,AIOps概念也愈演愈热。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重视并采用AIOps,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优化运维中的预防、监测、故障分析和补救流程,并通过大量的历史数据形成对异常行为的主动预测和预先通知。在部署混合多云架构时,AIOps能够在运维阶段充分提升资源管理的灵活性,实现更具前瞻性的数据分析和预测,从而有助于建立新的业务模型,满足企业不断增长的发展需求。
Hitachi Vantara云托管服务(Managed Cloud from Hitachi Vantara)恰是此领域的长期实践者。通过十余年、超过1,000个项目中百万台级规模的云服务器托管的成功案例,Hitachi Vantara业已积累了大量有关如何应对和处理在不同云环境中出现的各类事件的经验,并开发了成套自动化工具,赋能运维工作,极大地避免了云环境中因为故障导致的应用不可用情况,提高了企业生产率和可靠性,同时降低了运维工作中的人为风险。
经济性:基业长青安于此
迁移到云的好处之一是,一切的技术开支是在消费的基础上支付的:即付即用模式。成本与使用和资源可扩展性保持一致意味着IT成本更好地与业务保持一致。与传统或购买或租赁相比,企业上云即消除了其在资产生命周期内可能需要的资源规划,在业务运转正常的情况下,企业无须再花费额外经费购买并不一定需要的资产,也不会存在因资源配置不足而致业务中断的风险。经济效益是企业在实施多云战略时评估的一项重要标准,也影响着企业后续部署可持续的云操作,或与新型云平台及工具进行集成。
为实现预测性更高的成本结构、更大的创新和更高的生产力,Hitachi Vantara在为众多大型企业客户构建并实施云基础的过程中总结了独特的成本管理框架,从人员、流程、工具选择三个维度切实进行成本把控和优化,以满足客户长期数字化升级的需求。数据显示,采用Hitachi Vantara云服务(Cloud Services from Hitachi Vantara)的企业平均能够降低70%的运营成本。
大多数决策者的选择:“多云”部署势在必行
在可预见的未来,混合云架构和多云解决方案将成为业界常态。Gartner近期一项针对公有云用户的调查显示[3],高达81%的受访者都在与两个或更多云服务提供商合作;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还未成功实施成熟的多云战略。对于包括Hitachi Vantara在内的多云服务提供商来说,这意味着推动行业革新的重要市场机遇。
展望未来,企业组织将更青睐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云存储和自动化需求的一站式产品及服务,从而实现安全的无缝数据存储体验和企业级应用的现代化,加速数字化转型。从云咨询、迁移、托管、运维,到云应用现代化,企业在制定多云策略时看重的不仅仅是单个解决方案响应当前业务需求的水平,而在于其背后的云厂商是否具备长远目光及可持续发展实力,足以应对技术领域层出不穷的变化创新和IT市场风云变幻的复杂需求。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施耐德电气以“新质服务+产业向‘新’行”为主题,第六次参会,展示全新升级的“新质服务体系”,围绕创新驱动、生态协同和行业赋能三大核心领域,以全新升级的“新质服务体系”,助力中国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上海AI实验室推出Dispider系统,首次实现AI视频"边看边聊"能力。通过创新的三分式架构设计,将感知、决策、反应功能独立分离,让AI能像人类一样在观看视频过程中进行实时交流,在StreamingBench测试中显著超越现有系统,为教育、娱乐、医疗、安防等领域的视频AI应用开启新可能。
甲骨文正在成为大规模基础设施供应商的可靠选择。该公司通过AI技术推动应用开发,构建GenAI模型并将智能代理集成到应用套件中。CEO萨弗拉·卡茨透露,公司剩余履约义务达4553亿美元,同比增长4.6倍,并预测OCI收入将从2026财年的180亿美元增长至2030财年的1440亿美元。甲骨文正积极布局AI推理市场,凭借其作为全球最大企业私有数据托管方的优势地位,有望在云计算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Atla公司发布Selene Mini,这是一个仅有80亿参数的AI评估模型,却在11个基准测试中全面超越GPT-4o-mini。通过精心的数据筛选和创新训练策略,该模型不仅能准确评判文本质量,还能在医疗、金融等专业领域表现出色。研究团队将模型完全开源,为AI评估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