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华为,读懂人才生态

第一次听到华为讲人才生态的时候,我颇有些迷惑。而近几年,华为已经将其变为现实。

人才也能成为生态?

第一次听到华为讲人才生态的时候,我颇有些迷惑。而近几年,华为已经将其变为现实。

2019华为生态伙伴全景图包含了五类伙伴:销售合作伙伴、解决方案合作伙伴、服务合作伙伴、投融资合作伙伴,以及人才生态合作伙伴。

这是人才生态首次在华为生态政策中被显性化定义,但华为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努力则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2012年成立华为ICT学院、2016年成立华为合作伙伴大学、2018年升级为华为生态大学。

不想在这里过多回顾历史,而是希望通过对华为人才生态策略的解读,来还原一个市场领导者的人才观。

市场领导者的责任

在营销战略理论中,我们通常把一个市场的玩家分为领先者、挑战者、跟随者和补缺者。作为最大市场份额的拥有者,市场领先者是不可以安享这一市场地位的,而有责任推动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大整体市场盘子,带领大家往前走。

自2011年重返企业市场之后,华为的销售业绩快速增长。刚刚公布的2018年年报显示,华为企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3.8%,达到744亿元,其中中国区超过500亿元,早已成为中国企业级市场的领导者。

如果说华为的销售生态、解决方案生态、服务生态、投融资生态,是直接服务于业务的话;那么人才生态的建设,则是立足于企业社会责任,为社会培养人才,做大整个企业级ICT市场。当然,作为领先者的华为,也将是最大受益者。

之所以把人才培养当作自己的核心战略之一,是因为华为看到了产业的巨大需求,或者说是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巨大鸿沟。

华为企业BG中国区总裁蔡英华表示,“面对智能时代,当前整个业界讨论更多的还是技术,很少讨论技术背后的人。事实上,技术的普及应用,最大的瓶颈是专业人才。”IDC发布的报告也显示,到2023年我国数字化人才缺口会超过200万。

其实,不只是我们所处的ICT行业,在各个领域,人才都是创新转型的关键要素。从最近一两年各大城市推出的各种抢人政策,也不难发现这一点。连北京上海这样的超大型城市,也在吸引人才的加盟。

从生态中来

既然我们需要人才,而市场又供应不上,那么缺口的人才从哪里来呢?

单纯依靠高等院校、社会培训机构,显然无法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华为的策略是亲自出马来培养人才,当然不是自己单枪匹马地干,而是拉上相关各方一起来干。

这就是华为人才生态的由来。

生态是获取人才的途径,也是培养人才的自然结果。在这里先讲前者,也就是人才如何从生态中来;关于人才如何到生态中去,在后面会详细阐述。

去年刚刚升级的华为生态大学,是华为ICT人才生态的载体。负责生态业务的华为企业BG中国区副总裁杨文池,兼任华为生态大学校长。他介绍说,华为生态大学聚合了政府、企业、教育机构及合作伙伴等生态各方,从在校培养,到就业,再到就业后的进阶,形成全周期的人才供应链,进而端到端培育和打造ICT人才供应链,致力于成为中国数字化转型的人才引擎。

打造全周期的人才供应链,是2019年华为要做的“四件小事”之一。所谓全周期人才供应链,实际上是以华为生态大学为平台,通过联合各方资源共同打造的,从人才进校园开始到成为企业管理人员的全周期职业支持计划。

为此,华为计划投入超过10亿人民币的资金,联手超过300家高校来一起实施这个计划,希望在2023年累计获益人数超过50万,从而形成一个“普惠”的ICT人才体系。

为高校赋能

目前,华为提供的人才培养模式多种多样,包括:高校人才培养、合作伙伴精准赋能、高阶管理培训等。

高校人才培养是所有培养模式的基石,从300所高校这个数字就可以看出,高校是华为人才生态中的主体成员,也承担了最多的人才培养职责。

华为生态大学拥有包括三个学院:创新数字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合作伙伴学院。其中,创新数字学院和应用技术学院,都是面向学生和开发者的,由华为与高校合作成立华为ICT学院来实现。

杨文池介绍说,2018年华为与高校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以创新实验课、竞赛等各种方式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的联合培养方式,通过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项目,把华为的技术和经验贡献出来,培养师资,联合开发教材,设计施训平台,为ICT从业者学习前沿技术和创新提供了资源和指引。

2018年,华为与上海交通大学在新工科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模式创新。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主任陈江平介绍说,在新工科方面,尤其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高校面临着严重的师资缺乏问题,因为高水平的人才全都在企业界,为此上海交大特别寻求华为的帮助。

在这一合作中,先由华为的老师来授课,学校老师跟课;随着学校老师的逐步熟悉,再过渡到双方联合授课。这样的合作模式已经在物联网教学中取得了成功,多名参与学习的学生在比赛中获奖,甚至拿到了保研的机会。目前,上海交大又在把这一合作模式推广到人工智能的课程当中。

正是由于在与高校合作中的突出贡献,华为2018年评为产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合作伙伴。

华为企业BG中国区副总裁、华为生态大学校长 杨文池

到生态中去

通过与高校等机构的合作,华为用生态的方式培养了人才,那么培养出来的人才又到哪里去呢?

据了解,这些受惠于华为生态大学的院校学生,相当大一部分最终进入到华为的生态伙伴当中去。目前,华为的生态伙伴总数超过1万家,他们的业务规模在快速增长,急需大量人才的引入。华为人才生态在某种程度上,是在为生态伙伴培养人才。

在近日的华为生态大学年会上,进行了华为ICT人才生态行动大使的授予仪式,深圳市长城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飞宏就是其中的一名。他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期间,通过华为ICT学院接触到华为的培训课程,在毕业之间就拿到了HCIE认证。毕业之后,李飞宏进入到华为优选合作伙伴深圳长城网科工作,从实习生到售后团队,再到售前管理团队,目前负责医疗行业整体解决方案技术支持。

李飞宏的成长历程,正是华为生态大学全周期职业支持计划的发展路线图。

学生在校阶段,华为与学校联合,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比如编制教材、课程规划、提供实训资源等。

学生学有所成后,华为举办大学生ICT技能大赛等各种竞赛,给人才提供展示平台,同时也提供了完整的能力评估标准,比如HCIE系列职业认证。

学生临近毕业,华为牵头生态伙伴发起“人才双选会”。2018年在全国举行了30场线上线下双选会,为近两万名ICT人才与华为生态伙伴“牵了姻缘”。

人才进入职场后,针对合作伙伴,华为依托生态大学的合作伙伴学院,为他们提供一站式的能力提升服务。对于新人,华为开设了“新人短训营”;对于骨干员工,合作伙伴提供个性化的赋能课程;对于中高层管理人员,华为联合北大、清华等一流商学院提供定制的培训课程,帮助他们持续提升管理能力和领导力。

据介绍,在华为生态大学平台上,合作伙伴用户已经超过4万人,对核心伙伴的覆盖率达到了96%。

合作伙伴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反映到每年一度的生态伙伴精英赛上。这一比赛已经举办了6届,2018年的参赛人数突破了5000人的规模,盛况空前。

AI人才是重点

华为去年发布的《中国ICT人才生态白皮书》显示,2017年中国ICT相关的人才缺口达到了765万,而未来ICT人才缺口的70%将集中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因此,华为生态大学集中资源在这些领域进行投入。

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无疑是当下的重点。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达到100万,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攀升到226万。为此,华为去年推出了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创智计划”。

在“创智计划”基础上,2019年华为还将进一步投资,与国内30多所高校形成人工智能专业合作,培养1000名AI技术专家、3000名AI资深工程师、6000名AI工程师,推动10万人接受AI专业培训。

在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2019期间,华为宣布基于AI展开人才培养业务布局,联合浙江大学、上海交大等20余重点高校,开设大数据、AI相关课程,产学研协同培养AI人才。浙江大学、华为公司,与各家高校的代表一起,共同发起成立了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工作委员。

人才培养计划的落实,将会推动整个社会AI应用能力的提升,推进AI在各行业应用的落地,进而为落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做出贡献。

通过以上解读,相信大家会对华为的人才生态观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这种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做法,是每一个市场领导者都应该做的。把自己在市场上获得的收益,以适当形式回报产业,回报社会,无论对于兴业还是立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来源:业界供稿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19

04/24

18:14

分享

点赞

邮件订阅
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