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作为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的排头兵,具有先天优势,包括数据安全性保障和基础算力资源保障,平台系统运维保障等,在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服务商中是天然的一极。
联通大数据有限公司作为运营商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领跑者,是中国联通全网数据商业运营的统一出口和合资合作平台,以中国联通“聚焦·创新·合作”战略为引领,秉承“创新改变世界、数据联通未来”的理念,加快推进数字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致力于成为值得信赖的数据智能服务运营商。
联通大数据的首席技术官、数据科学家宋雨伦博士,深耕数据科学应用研发领域多年,积极探索海量运营商数据在民生、政务、经济等领域的最佳实践。
宋雨伦博士指出,“聚数据,建平台,攻技术,定标准,促应用,成体系,兴产业”,是联通大数据业务发展的核心工作思路。中国联通在三大运营商中率先实现了全网数据的一点大集中,目前已在海量数据加工与处理,应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进行数据建模,图数据库应用、人物关系图谱构建等技术领域沉淀了相关的技术能力。另外在平台架构层面,除了提供IaaS层(基础设施)服务、PaaS层(生产工具)服务、SaaS层(各类应用云化)服务外,还提供MaaS层(数据模型对外)服务和DaaS层(数据API接口和数据托管)服务。联通大数据不是要做数据的搬运工,而是通过对数据的开发和深度加工以及平台能力建设,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从而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保障用户数据的隐私和安全是每一家数据公司的首要任务。联通大数据在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上,始终把用户的信息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数据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使用,从而提供持续、稳定、高效的大数据运营服务。同时,有严格的内控内审机制将用户数据进行加密、脱敏、隔离,工作人员不能直接触碰完整的个体用户数据,严格控制可追溯到个人或终端的数据授权和应用。联通大数据始终坚持“数据安全是生命线、安全事件零容忍、敏感数据不出门”的三大安全原则,建立践行科学的数据价值观,打造了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大数据安全体系,实现了既定信息安全目标。
数据的本质是服务。宋雨伦博士表示,数据应该“来源于C端,服务于C端”,真正做到将数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互联网公司是通过直接服务C端获得收益,而联通大数据是通过服务B端和G端来间接服务C端客户,为社会、机构和政府提供数据决策支持,从而服于民生和百姓生活。
宋雨伦博士认为,在数据的开发和利用上,三大运营商之间并不存在互相竞争关系,而应该是一个合作共赢的关系,如果能增强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互相补充对外服务的业务能力,更充分释放运营商大数据的价值,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谈到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宋雨伦博士说,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人工智能是大数据的高级应用。人工智能目前刚刚起步,还是在向着唯一目标做优化,或策略优化在单点上实现突破。只有真正地将目标优化和策略优化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时,人工智能才走向下一个阶段,才能更好地代替人进行识别和判断,做出有效的决策。目前,联通大数据正朝着目标优化和策略优化两个方向努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自联通2012年推动全国数据集中统一管理以来,经过几年的积淀和发展,联通大数据在数据集中、数据治理,平台建设、产品打磨、对外开放、商业化探索和服务运营等多个领域的实践经验,已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晚上没睡好,第二天的工作效率就会大打折扣,而充足的睡眠不仅能让我们恢复精力,还能帮助大脑整理和巩固当天学到的知识。有趣的是,AI模型竟然也表现出了类似的“睡眠需求”。
DeepSeek-AI团队通过创新的软硬件协同设计,仅用2048张GPU训练出性能卓越的DeepSeek-V3大语言模型,挑战了AI训练需要海量资源的传统观念。该研究采用多头潜在注意力、专家混合架构、FP8低精度训练等技术,大幅提升内存效率和计算性能,为AI技术的民主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尽管模型上下文协议(MCP)自11月推出以来用户数量快速增长,但金融机构等监管行业仍保持谨慎态度。银行等金融服务公司虽然在机器学习和算法方面是先驱,但对于MCP和Agent2Agent(A2A)系统的采用较为保守。监管企业通常只使用内部代理,因为其API集成需要经过多年审查以确保合规性和安全性。专家指出,MCP缺乏基本构建块,特别是在互操作性、通信标准、身份验证和审计跟踪方面。金融机构需要确保代理能够进行"了解您的客户"验证,并具备可验证的身份识别能力。
加拿大女王大学研究团队首次系统评估了大型视频语言模型的因果推理能力,发现即使最先进的AI在理解视频中事件因果关系方面表现极差,大多数模型准确率甚至低于随机猜测。研究创建了全球首个视频因果推理基准VCRBench,并提出了识别-推理分解法(RRD),通过任务分解显著提升了AI性能,最高改善幅度达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