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超过4800家用户选择浪潮云海OS;它已经帮助用户实现单集群建设规模超过1000台服务器,是目前全球单集群规模Top5的OpenStack云平台;同时,凭借其在金融、政务领域的突出表现勇夺市场排名第一;在此强劲的发展势头之下浪潮云海OS已经和政府、能源、电信、环保、教育、企业等多行业用户形成了紧密的融合……
在浪潮看来,OpenStack不仅仅是集各家所长的开源技术,更看重的是如何帮助行业用户应用开源技术,只有聚焦行业应用,才会让开源技术更有活力,更有价值。
推进行业应用,先从"头部用户抓起"
根据《银监会十三五信息科技指导意见》,金融行业将加大云计算建设力度,鼓励金融行业云的共同创新与合作,越来越多的银行也将OpenStack作为未来银行行业云的核心引擎选项之一。
金融行业云计算的建设起步较早,并且有了比较成熟的行业云建设经验,已经从最早的关注成本和效率开始进入业务创新的状态。现阶段,金融业特别是银行的核心诉求是:"未来无论上虚拟化还是上OpenStack,希望资源调度更灵活、数据应用更智能、后台开发更敏捷。"
浪潮认为,目前大的银行IT运营部门都在强调优化和转变,希望能够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改善服务,希望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金融行业的IT架构创造更多的价值。例如浪潮某个金融用户,在全国有4万多个网点,用户超过5亿,银行的IT建设和其他大行比资产没有那么重,用户早期投了大量的大机小机,现在开始逐步采用x86集群+开源云技术,来承载互联网化创新金融应用。目前已经通过浪潮云海OS搭建了超过500节点的云平台环境,并且已经承载手机银行、智能ATM、分行前置系统等业务系统环境,日交易峰值超过6千多万笔,交易峰值同比增长42%。同时,借助开发测试云环境,他们开始尝试更多互联网创新,包括构建Docker容器的业务部署环境。在这种发展方向的引领之下,对于产品、技术、方案的需求也日趋成熟和多样化。
全栈IaaS能力,让行业用户所想即所用
浪潮为客户提供基于IaaS层的全栈产品,最底层的基础设施往上虚拟化平台、云操作系统平台、云管理平台和业务创新平台,这些平台里构成了浪潮全云的产品栈,可以满足不同规模数据中心用户的定制化需求。
OpenStack在中国的行业用户里获得的认知和认同是不断提升的,浪潮在发展过程里不断面向不同规模、不同业务领域客户提供了更加敏捷化的解决方案:面对中小客户,注重实用和管理的便捷性,提供虚拟化、超融合解决方案;面向中心规模的用户,提供跨平台、异构资源进行管理的云平台解决方案。对于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应用,浪潮提供超大规模的云平台解决方案,像同城双活多云数据中心灾备,云平台可视化运维、云+大数据、云+AI等融合解决方案服务能力。同时面对用户的云原生应用创新,浪潮也提供了通过整合容器技术DevOps和应用开发与交付的使用场景解决方案
企业用户对云计算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并将更多的工作负载放在云计算服务上,用户需要支持更多新的能力的云平台支持工作负载和业务创新。浪潮希望通过开源的云平台,以更灵活的方式支持客户定制化的诉求,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完善和打磨我们的产品,争取找到产品方案与客户需求的最佳匹配点。而这个过程恰恰是我们最为云计算厂商的使命:在开源云技术行业化的过程中,逐渐打磨产品实现标准化,进而惠及更多的行业用户。
开源技术行业化,促进云图生态升级
OpenStack作为IT基础架构集成引擎,为云基础设施技术和方案创新提供了成长土壤。同时,OpenStack具备开放的API,使平台和应用之间具备了更大的融合的空间。当然这也对于开源生态的合作伙伴之间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开源技术在行业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云计算厂商、应用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和客户之间保持紧密的合作,不断提升业务之间的适配能力,进而提升客户的体验。
在提升客户体验方面,浪潮不断升级云图生态伙伴体系,通过提升生态合作伙伴的能力,满足大中型客户复杂场景的业务需求。同时浪潮也会参与到客户项目的定制中,从前期业务设计开始就直接参与,围绕客户业务场景与合作伙伴一起做联合开发。浪潮云海OS承诺不碰用户的应用,但是也要懂应用,这是生态建设里的关键。因为如果不懂应用场景,就无法知道适配什么样的平台更合适。所以,浪潮云海OS的SA、SE、POC工程师们,会根据用户应用的需求,建议相应的系统功能、节点规模、峰值规划等。
浪潮云图计划,打造全方位支撑体系
在整个浪潮云生态建设中,分为产品技术合伙人、方案合伙人、服务合伙人,浪潮提供相应的产品、方案和专业服务支撑。其中,InCloud Lab平台已经在北京、济南、郑州、台湾、硅谷、西雅图建立了六个分中心,投入大量软硬件资源,以及架构师等专家团队,基于OpenStack的云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以及人工智能平台等,聚焦行业应用场景、面向客户实际应用、基于行业应用趋势开发行业云解决方案。
浪潮云海OS正在以合作伙伴为核心构建浪潮的云图业务生态。在云计算产品线和方案线的建设方面,不断赋能技术服务商拓展渠道,提供商务、方案、服务、售后等全方位的支持,共同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2018年,我们围绕合作伙伴赋能,制定了三个计划:通过云图计划提升技术服务合作伙伴的技术服务能力;通过蓝海计划帮助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线上或现场的产品体验;通过云翔计划,组织客户研讨会和最佳实践分享,让客户近距离的体验到我们的产品、方案和专业化的技术支撑。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让更多用户通过浪潮云海OS改善IT基础设施架构,实现上云目标。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软近年来频繁出现技术故障和服务中断,从Windows更新删除用户文件到Azure云服务因配置错误而崩溃,质量控制问题愈发突出。2014年公司大幅裁减测试团队后,采用敏捷开发模式替代传统测试方法,但结果并不理想。虽然Windows生态系统庞大复杂,某些问题在所难免,但Azure作为微软核心云服务,反复因配置变更导致客户服务中断,已不仅仅是质量控制问题,更是对公司技术能力的质疑。
Meta研究团队发现仅仅改变AI示例间的分隔符号就能导致模型性能产生高达45%的巨大差异,甚至可以操纵AI排行榜排名。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格式选择问题普遍存在于所有主流AI模型中,包括最先进的GPT-4o,揭示了当前AI评测体系的根本性缺陷。研究提出通过明确说明分隔符类型等方法可以部分缓解这一问题。
当团队准备部署大语言模型时,面临开源与闭源的选择。专家讨论显示,美国在开源AI领域相对落后,而中国有更多开源模型。开源系统建立在信任基础上,需要开放数据、模型架构和参数。然而,即使是被称为"开源"的DeepSeek也并非完全开源。企业客户往往倾向于闭源系统,但开源权重模型仍能提供基础设施选择自由。AI主权成为国家安全考量,各国希望控制本地化AI发展命运。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CALM训练框架和STORM模型,通过轻量化干预方式让40亿参数小模型在优化建模任务上达到6710亿参数大模型的性能。该方法保护模型原生推理能力,仅修改2.6%内容就实现显著提升,为AI优化建模应用大幅降低了技术门槛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