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IDC正式公布2018年上半年《中国企业级存储系统市场调查数据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市场存储出货量为67,358套。浪潮存储出货量8,414套,居中国企业级存储(不含监控)市场第一;浪潮出货量增速106%,5倍于业界平均增速,居中国第一。
整体来看,2018年上半年,中国企业级存储市场出货量达到67,358套,总容量为7430.5 PB。政府增加了IT投资,金融、教育和卫生也显示出良好的增长势头,并将在2018年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存储需求变化 构建新数据时代
IDC认为,支持数据经济发展的新技术不断涌现,掌握并应用最新技术就是打开数字经济未来的关键。
这个由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驱动,移动互联、人脸识别、自动驾驶等新智能应用不断涌现的时代,浪潮将其定义为智慧驱动的新数据时代。相比过去以数据库、文件、流媒体为主的存储应用,新数据时代,存储要面对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产生的数据需求。
新数据时代,数据有三大需求变化。一是PB成为通常的测量单位,一些行业甚至开始出现EB、ZB级存储需求。IDC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出货67,358套,单套存储达到PB级出货容量的有数百例;存储集群容量达到EB级。浪潮目前已出货的存储集群裸容量72PB,在业界领先。二是存储性能要求更高,某些核心应用已经要求百万级的IOPS、TB级带宽;前不久进行的浪潮软件定义存储AS13000模拟真实业务环境的测试震撼了业界,整个集群288节点,其中元数据集群128节点,系统实测性能达到380万IOPS、324GB/s聚合带宽。三是对数据的智能管理和流动提出高要求,需要对几百个乃至更多的数据存储节点提供一体化管理运维并保障数据流动。
软件定义存储市场 是未来产业方向
现在数据中心在快速演进,大部分的数据中心都会遵循某个模式来发展。像一些互联网的数据中心,或者一些高性能计算的数据中心,会做得比较激进。这些数据中心主要是新建的,没有一些固有的历史包袱,可以面向未来去更多的采用一些新架构和新技术。IDC认为,软件定义的基础设施将深刻影响未来产业的发展。
基于Scale-out架构的浪潮软件定义存储系列,可融合多类型数据,在“All in One”架构下可支持文件、块、对象和大数据四种数据服务。浪潮成功部署实施了大量PB级大工程,在中国移动分布式存储集采中获得30%份额,预计容量会超过50PB;在某卫星项目实现中国最大规模的软件定义存储部署,达到单系统239个节点、72PB容量;在广电总局,AS13000持续部署超过10PB容量。
SAN存储 稳健增长
IDC预计,未来5年,存储市场将继续显示稳健增长(CAGR增长为9.8%),总容量可能达到约90 EB。政府、金融、电信仍是主要投资者,教育和医疗也将显示出巨大潜力。
对于关键业务来说,用户广泛采用基于FC协议的SAN存储,SAN存储已经在帮助用户解决关键业务的数据管理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IDC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FC存储出货量24,467套。同时,企业级存储市场,混闪存储在2018年上半年的市场份额为33.5%,仍占主导。
在基于FC协议的SAN存储领域,浪潮存储2018上半年出货量2,293套,主要包括智能存储G2系列和智能全闪G2-F系列,承载关键业务数据。目前,浪潮存储已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检察院项目、25PB华中科大脑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国土项目、邮储银行项目部署,金额都达到千万级,实现金融、能源、政府、教育等行业的规模推广。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Xbox 部门推出了名为 Muse 的生成式 AI 模型,旨在为游戏创造视觉效果和玩法。这一举措反映了微软全面拥抱 AI 技术的战略,尽管游戏开发者对 AI 持谨慎态度。Muse 不仅可能提高游戏开发效率,还有望实现老游戏的现代化改造,但其实际效果和对行业的影响仍有待观察。
Sonar收购AutoCodeRover,旨在通过自主AI代理增强其代码质量工具。这项收购将使Sonar客户能够自动化调试和问题修复等任务,让开发者将更多时间用于改进应用程序而非修复bug。AutoCodeRover的AI代理能够自主修复有问题的代码,将与Sonar的工具集成,提高开发效率并降低成本。
人工智能正在推动数据中心的变革。为满足 AI workload 的需求,数据中心面临前所未有的电力消耗增长、散热压力和设备重量挑战。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创新的解决方案,包括 AI 专用硬件、可再生能源、液冷技术等。同时,数据中心还需平衡监管压力和社区关切。未来数据中心的发展将决定 AI 技术能否实现其变革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