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与联想在其超融合系统内加入了英特尔的Optane缓存驱动器。此外,这家交换机巨头还向其中添加了英伟达 GPU支持,以期能够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应用程序提供面向超融合系统的访问能力。
Optane与NVMe驱动器的加入将能够让这类超融合系统的性能表现优于全闪存的SAS/SATA SSD,并借此压制基于硬盘的替代方案——至少从目前来看,这也确实符合超融合系统的定位。
思科的HyperFlex HX220c M5 AII NVMe节点选用了两块Optane XPoint SSD(全名为英特尔DC P4800X SSD),这两块Optane XPoint SSD分别用于缓存与日志写入。
基本上,HX220c属于一台可搭载一到两块Xeon SP处理器的UCS 1U C220 M5机架式服务器。该机架式服务器最多可容纳8块容量为1 TB或4 TB的英特尔3D NAND NVMe SSD驱动器,这也就意味着其最大存储容量可达32 TB。更多详细信息请参阅数据表(PDF)。
思科将HyperFlex划入了高性能超融合基础设施的全新时代,其应用对象为大部分延迟敏感型工作负载。因此,HyperFlex中没有提供任何系统级别的性能参数。
英特尔方面在其博客上针对HyperFlex进行了介绍,思科也就相关内容发表了评论。
Optane与NVMe SSD支持能力是思科HyperFlex 3.5发行版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科公司表示,其中还增添了对英伟达 Tesla V100 GPU支持,从而让HyperFlex能够适用于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应用程序。尽管这份数据表(请参阅此处)中没有介绍特定的HyperFlex 英伟达配置,但思科在一篇博文中表示,HX240c可装配一到两块由思科合作伙伴ePlus提供的V100 GPU。
配有英伟达GPU的HyperFlex。
除此之外,v3.5还能够支持SAP应用程序,并可通过思杰云服务与本机灾难恢复功能实施VDI部署。
在迎来GPU与Optane/NVMe SSD支持能力之后,HyperFlex足以跻身当前以x86为基础且运行速度最快的两套超融合系统之一——另一套享有此誉的是由联想推出的超融合系统。
联想已经在其ThinkSystem服务器产品线的基础上完成了vSAN ReadyNodes的生产,并且该系列的服务器均安装有Optane SSD。值得一提的是,其基础系统为SR630(1U/2插槽)与SR650(2U/2插槽)Xeon SP服务器。
根据联想方面的声明,vSAN ReadyNodes的虚拟机密度增量达到了50%以上。此外,其性价比提升了37%,并且还能够以高事务处理速度运行应用程序。
然而,上述产品信息仅来自于一篇华而不实的博文——文章中并没有介绍任何与产品可用性、命名与定价相关的信息。
不过,这篇博文中展示了一张VX系列的图片。具体如下所示:
联想VX系列的vSAN ReadyNodes是一套整合了预集成与预配置的超融合系统。入门级别的VX 2000系列适用于中小型企业。
VX 3000系列为通用型1U与2U单节点系统,适用于计算量较大的应用程序,例如VDI;VX 5000是针对电子邮件、大数据与分析的存储密集型2U单节点产品;最后,高端VX 7000则属于适用于数据库与协同工作负载的2U单节点系统。
VX 3000与VX 7520均可采用全闪存配置,但目前官方的数据表中尚未提及Optane。我方已就相关问题与联想方面取得了联系,希望能够获取更多详细信息。
相较于磁盘、混合闪存/磁盘与SAS SSD超融合设备,采用了Optane缓存与NVMe闪存驱动器的超融合设备将可能在以存储访问为中心的工作负载环境中展现更大的性能优势。
戴尔EMC、HPE与NetApp很可能会紧随思科与联想的引领而开创新型超融合系统。此外,其他超融合软件厂商也将尽其所能为Optane缓存与NVMe驱动器提供相应支持。
总体而言,针对GPU的通用型超融合支持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此,我们相信该领域的各主要参与者也会依葫芦画瓢,即选择在超融合系统中添加对英伟达设备的支持,进而防止思科在这轮变革当中独占鳌头。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 本周为 ChatGPT 添加了 AI 图像生成功能,用户可直接在对话中创建图像。由于使用量激增,CEO Sam Altman 表示公司的 GPU "正在融化",不得不临时限制使用频率。新功能支持工作相关图像创建,如信息图表等,但在图像编辑精确度等方面仍存在限制。值得注意的是,大量用户正在使用该功能创作吉卜力动画风格的图像。
Synopsys 近期推出了一系列基于 AMD 最新芯片的硬件辅助验证和虚拟原型设计工具,包括 HAPS-200 原型系统和 ZeBu-200 仿真系统,以及面向 Arm 硬件的 Virtualizer 原生执行套件。这些创新工具显著提升了芯片设计和软件开发的效率,有助于加快产品上市速度,满足当前 AI 时代下快速迭代的需求。
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企业客户关系管理 (CRM) 的方方面面。从销售自动化、营销内容生成到客服智能化,AI不仅提升了运营效率,还带来了全新的服务模式。特别是自主代理AI (Agentic AI) 的出现,有望在多渠道无缝接管客户服务职能,开创CRM发展新纪元。
数据孤岛长期困扰着组织,影响着人工智能的可靠性。它们导致信息分散、模型训练不完整、洞察力不一致。解决方案包括实施强大的数据治理、促进跨部门协作、采用现代数据集成技术等。克服数据孤岛对于充分发挥AI潜力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