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一度面向渠道合作伙伴的盛会Inspur Partner Forum(简称IPF)上,浪潮存储全新发布智能全闪G2-F全系列产品。历经五年预研、两年开发的浪潮智能全闪G2-F系统,最高性能可达260万IOPS,延迟仅为0.5ms,写放大小于1,并提供混合云分层、在线数据压缩、双活等特性,帮助企业应用数据价值最大化,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数据中心存储平台的理想选择。
4月26日,在一年一度面向渠道合作伙伴的盛会Inspur Partner Forum(简称IPF2018)上,浪潮存储发布智能全闪G2-F全系列产品,携手合作伙伴推进数据中心闪存化和智能化。

浪潮智能全闪G2-F产品线
浪潮智能全闪G2-F产品系列历经五年预研、两年开发,如今这一系列产品的发布,意味着浪潮将闪存技术与企业级高可靠数据存储平台进行了有效融合,有能力满足IO密集型企业关键业务的数据存储需求,这也标志着浪潮存储G2产品体系能力的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智能时代,需要智能、迅捷的存储
当今社会,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越来越多的实时交互应用不仅带来了数据的海量增长,更对数据中心的存储性能提出了苛刻要求。闪存对于帮助企业应对数据爆炸式增长,加速关键业务应用至关重要,将成为未来主流的数据中心存储,承载企业关键业务。
浪潮存储产品部总经理孙钢表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对效率和响应要求越来越高,对全闪存阵列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为此,浪潮推出了基于企业级智能存储平台的智能全闪G2-F,针对SSD(固态硬盘)特性进行了从全闪存存储架构、效率到可靠性的全面优化,适用于数据库、VDI、虚拟化、大数据分析等数据随机访问业务,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的数据中心存储环境不再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瓶颈,从而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今天全新发布的G2-F系列包含五款智能全闪产品,分别是入门级AS2600G2-F、中端AS5300G2-F、AS5500G2-F和中高端AS5600G2-F、AS5800G2-F,通过全闪存盘和闪存算法优化实现数据存储的极致性能,又具备企业级数据平台的高可靠性和高级功能,可根据企业的应用模式和数据量级灵活选用。
在技术方面,浪潮智能全闪G2-F基于面向全闪设计的IO栈和智能MASP架构,优化缓存数据读写,通过数据即存即计算,提升闪存存储性能,使得系统性能最大可达260万IOPS,延迟仅为0.5ms。浪潮智能全闪G2-F还提供混合云分层技术,帮助企业轻松实现应用上云。以下是智能全闪G2-F的四大技术创新。
创新1:顺序写替代随机写
RAID的写放大是由于随机写造成的,而浪潮全闪存存储G2-F让多个顺序I/O可以合并成一个满的条带写入,一个满条带进行一次校验数据P的更新,其写放大几乎可以忽略。同时,G2-F对原有数据的修改写不会在原来的地址上进行覆盖写,而是将数据顺序地追加写入到后面地址上。由于没有覆盖写,所以SSD上的block上不会出现空洞。通过持续的顺序追加写,浪潮的全闪存存储可以使SSD盘内部5倍的写放大降低到1,基本消除SSD内部的写放大。
创新2:全局主动垃圾回收
浪潮智能全闪G2-F向SSD通过顺序追加写入消除RAID和SSD内部的写放大,但是持续的顺序追加写入必然会导致空间快速耗尽。要获得新的空间写入,就必须要对前面无效数据占用的空间进行整理。为解决这一问题,浪潮使用全局主动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技术来进行无效空间整理。垃圾回收程序会在全闪阵列的所有SSD上进行扫描,找出系统中最空闲的block进行回收。如果空闲的block上没有有效的用户数据,则直接以block的粒度回收,若空闲block上仍然有有效用户数据,则垃圾回收程序会将这些有效数据进行迁移,待迁移完成后再回收,以此避免SSD内部垃圾回收带来的写放大。
创新3:冷热数据分离
浪潮智能全闪存G2-F在数据的顺序排布过程中采用了冷热数据分离的技术,将垃圾回收迁移的数据(冷数据)都集中到一个block上存放,使得整个block上留下空洞的概率变小;同时将元数据(热数据)的写入集中到一个block上排布,一段时间后随着元数据的更新,已成为无效数据的block不用做任何迁移就可以直接回收。冷热数据的分离存放,有效解决了 垃圾回收导致的数据迁移,可以降低由此带来的写放大。
创新4:基于时间点的变长实时压缩
传统的数据压缩方法是基于固定块大小的,输入必须是固定大小的对齐数据块,输入不对齐时,需要补齐读,影响效率;并且,压缩后输出的数据块大小不一致,需要补零填充对齐,浪费空间;此外,对压缩后的数据进行少量更新时,必须对整个数据块进行"解压数据块-更新数据-压缩数据块",导致效率低下。
浪潮全闪存存储采用基于时间点的变长实时压缩技术,通过小块变长输入、大块定长输出、追加写更新等技术解决了传统的固定块大小压缩的缺点,整体提供高达5倍的压缩效率,通过减少数据的写入量,有效减少了对SSD资源占用,提升了全闪存储系统的使用寿命。
正是依靠上述四大技术,成就了浪潮智能全闪G2-F具有写放大小于1的产品竞争优势。此外,浪潮G2-F还通过SSD全局磨损均衡、SSD故障检测等技术进行闪存优化,提高闪存平均使用寿命至5年以上。而通过真A-A架构,双控/多控的数据一致性技术,浪潮G2-F更是实现了6个9的企业级存储可靠性,成为企业用户关键业务存储系统的理想选择。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英特尔携手戴尔以及零克云,通过打造“工作站-AI PC-云端”的协同生态,大幅缩短AI部署流程,助力企业快速实现从想法验证到规模化落地。
意大利ISTI研究院推出Patch-ioner零样本图像描述框架,突破传统局限实现任意区域精确描述。系统将图像拆分为小块,通过智能组合生成从单块到整图的统一描述,无需区域标注数据。创新引入轨迹描述任务,用户可用鼠标画线获得对应区域描述。在四大评测任务中全面超越现有方法,为人机交互开辟新模式。
阿联酋阿布扎比人工智能大学发布全新PAN世界模型,超越传统大语言模型局限。该模型具备通用性、交互性和长期一致性,能深度理解几何和物理规律,通过"物理推理"学习真实世界材料行为。PAN采用生成潜在预测架构,可模拟数千个因果一致步骤,支持分支操作模拟多种可能未来。预计12月初公开发布,有望为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低成本合成数据生成。
MIT研究团队发现,AI系统无需严格配对的多模态数据也能显著提升性能。他们开发的UML框架通过参数共享让AI从图像、文本、音频等不同类型数据中学习,即使这些数据间没有直接对应关系。实验显示这种方法在图像分类、音频识别等任务上都超越了单模态系统,并能自发发展出跨模态理解能力,为未来AI应用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