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闪存的普及,存储性能的宣传战争变得越来越激进,在2008年,10万IOPS已经是非常高的性能,而十年后的今天,1000万IOPS已经成为多家厂商宣传的主题。而存储响应速度的另一个指标时延已经从毫秒演进到了微秒时代。
存储性能宣传的几个陷阱:
存储这个专业的IT设备变得越来越复杂难懂,而存储性能也像SpaceX一样从地面飞向火星。今天我们主要来剖析一下存储性能的几个宣传陷阱。
陷阱1:采用全命中的性能进行宣传
很多厂商宣传性能时会在后面的备注里面小字写上"100% cache hit",这意味着所有的数据都在内存中,并没有真正的做到持久化的保存。全缓存命中的性能并非没有价值。现代IT架构高性能的关键就是将使用最频繁的数据存储在响应最快的地方。
我们结合上图进行说明。其中L0~L2层较热的数据都是由操作系统的CPU来调度,而从L3~L4则由存储系统来调度。
借助缓存来存储最热的数据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但介绍存储产品的性能指标时,采用全内存命中的说法则值得商榷。因为业务模型不一致,存储产品的缓存命中率在不同客户环境下是大相径庭的。
陷阱2:100%读的性能
当前主流SSD在全读时性能非常好,而写入并没有那么快,原因是每次写入数据时SSD盘都需要先擦除一个NAND的数据,再来全新的写入数据,这个过程称之为"Program/Erase",在主流的MLC\TLC NAND Flash中这个操作耗时大概在1~2ms,从而导致读写差异非常大。
当然SSD盘内部一般都会保留大量的OP(Over Provisioning)空间,并不是每次写入都需要执行"erase->program"。但总体来说读写混合场景和全读场景下SSD的性能下降都有一个较大的衰减。因此,真实性能值需要考虑实际业务模型,而不能完全使用100% 纯读的性能值。
陷阱3:性能稳定性
有一句话叫做"存储的性能曲线会唱歌",很多厂商宣传的只是在一个特定模型&特定压力下的基准值,并没有展示其性能的稳定性。
业务压力突变时,存储性能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也就是存储服务在复杂环境、复杂场景下的稳定性。当我们考虑存储的SLA时候,稳定性应该作为我们最关注的指标之一。
一般情况下,"稳定性"是指:99%的业务需求响应速度都应该稳定在某个特定的目标,如果波动太大则意味着用户体验会变差。但当前很多客户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SPC,当前最具参考性的第三方存储性能评估平台
非营利组织存储效能理事会(Storage Performance Council,SPC)所提出的测试标准(特别是针对随机IOPS效能的SPC-1测试),一直是存储业界衡量产品性能的基准。存储主流厂商都曾参与SPC测试,并以取得的测试结果来宣传自身产品性能或效能/价格比特性。这也让SPC-1成为一个跨品牌时衡量产品性能表现的公认指标。
SPC-1的测试规范相对严谨与公平,不仅测试程序能避免一些特意冲高数值的手段,测试模型也更接近主流的交易型工作负载,足以作为现实应用环境的参考。
1.按业务分类:针对生产类业务场景,SPC提供了SPC-1的基准测试指南,针对数据分析类业务,SPC提供了SPC-2的基准测试指南。
2.混合业务workload:SPC-1测试中,会分多种业务workload来进行并发测试以验证存储系统在混合业务场景下的响应速度。主要指标包含:不同的数据类型(Text、Binary、Sparse)、不同的块大小(8K~128K)、不同的读写比例,如顺序读写或者随机读写。
3.提供动态业务压力(Dynamic workload behaviors)增加和减少的测试,确保在业务压力变化时性能的稳定性:整个测试过程压力从峰值开始逐步减小然后再逐步增大,最后再模拟两次突发高峰,SPC组织以此来测试存储系统的性能稳定性。
以华为高端全闪存存储OceanStor 18800F V5为例,我们可以看出SPC-1还是做了很详细的技术分析。
1.不同压力情况下的性能值和时延表现:当前华为OceanStor 18800F V5的测试极限性能为600万IOPS,同时时延保持在1ms以下。
2.响应时间的稳定性:通过统计看到99.984%以上的IO响应都是收敛在1ms以内。
华为OceanStor F V5,
高性能全闪存的最佳选择
华为OceanStor F V5智能全闪存存储系统,不仅继承了华为OceanStor V3融合存储的全部企业级功能及高可用特性,还通过面向闪存设计的高性能和更进一步的融合特质,为企业关键业务提供更全面的数据管理方案,同时技术上向全面闪存化、全面云化和全面智能化演进,中、高端档位全面覆盖将进一步扩充华为闪存存储的产品布局,更好的满足客户多样化诉求。
华为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高性能、更可靠的存储产品,满足用户日益严苛的应用环境。从2010年至今,华为存储一直参与SPC组织的认证,已经多次打破SPC-1?性能基准评测纪录,最新获得的OceanStor 18800F V5 SPC-1 IOPS?评测值充分体现了华为新一代智能全闪存存储系统的架构优势。
华为OceanStor F V5采用创新的端到端深度优化的闪存架构设计,包括CPU多核优化,cache自适应算法,SSD自研算法及驱动等实现系统内软硬件深度融合等,将全闪存存储性能发挥到极致,保证用户业务实现极致性能体验,帮助核心业务轻松跨入全闪存时代。
华为采用新一代全自研高性能SSD控制器芯片,匹配新一代高效专利算法和驱动,为用户提供更高可靠性、更高性能的SSD驱动器。面向全闪存优化设计的自研专用控制器,融合领先的系统架构以及负载均衡的多控制器处理架构为OceanStor F V5提供超强处理能力,满足全闪存系统算法处理要求。更先进的处理器资源调配算法、LDPC纠错算法、RAID 2.0+等技术,在确保SSD超长寿命的前提下,提供更快的I/O快速响应,将全闪存存储潜能发挥到极致。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