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SAN还是NAS存储方式,是企业架构存储基础设施时绕不过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影响前端业务场景,也影响后端数据管理,重要程度毋庸置疑。浪潮智能存储G2,基于高可靠SAN存储平台,并行集成了历经近10年技术积累和数百PB部署总量市场验证的成熟NAS软件栈,实现SAN+NAS一体化智能融合,让用户通过统一智能管理界面给业务匹配资源。
SAN和NAS,从PK到融合
近十年间,企业级关键数据存储主要采用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SAN存储块类型数据,能够整合硬盘资源并以LUN的形式给前端业务提供存储资源,具有高性能、高可靠、高扩展的优势。同时当时企业关键应用还是以数据库为主,企业应用的数量也比较少,一般企业应用在数个至数十个之间,应用对存储基础设施的需求比较稳定。此外,SAN存储的数据传输采用的是高性能光纤交换机,其核心是遵循串行互联的光纤通道协议,这使得SAN存储和主机交互的传输效率高且数据一致性强。
"企业采用SAN存储,来运行数据库等企业关键业务,进行数据的集中存取和管理,这种方式迄今为止都比较普遍。"浪潮智能存储产品经理翟爽表示。"不过这种SAN一家独大的情况正在改变,互联网+、智能化转型不断推进,企业业务中出现越来越多的非结构化数据集,比如图片、视频、网页等等,如果在SAN存储上融合文件功能,在若干客户端之间实现文件共享将给业务带来很大的便捷。"
毋庸置疑,存储文件类型的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属存储)设备在企业级存储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上升。除了业务需求的驱动,技术升级对NAS的推动作用也功不可没。要知道,过去NAS曾被看作是低端、低性能的存储,造成这一情况的一部分原因是NAS存储利用以太网网络资源接入专用的网络存储设备,虽然价格比光纤交换机网络便宜,但以太网的ISCSI传输协议,过去传输带宽是千兆,少数是万兆,与SAN存储的光纤传输带宽8Gb或16Gb相比差距悬殊,不具有竞争优势。现在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万兆以太网已经开始规模化商用,乃至25Gb、40Gb的以太网技术也日趋成熟,NAS在传输带宽上的技术短板正在追平,甚至长远来看,与光纤协议的传输带宽相比,可能有数倍的反超。与此同时,NAS功能使用的NFS和CIFS文件服务协议是业界标准协议,具有广泛的设备兼容性。
市场需求数据也可以印证这一点,电信、能源、金融等行业对SAN和NAS融合的企业级存储市场需求长期存在。据权威调研机构IDC的预测,2017年NAS存储销售额同比增长12.6%,占据14.3%的市场份额。NAS市场里除了分布式存储增长较快外,统一存储市场里的NAS文件系统也存在大量客户需求并将长期存在。
如此一来,受益于文件业务需求突飞猛进和高速以太网传输、多设备兼容性等技术进步的利好,SAN和NAS融合成为企业级存储的主流,在企业业务场景的出镜率不断升高。
浪潮智能存储G2:SAN和NAS一体化智能融合
浪潮智能存储G2平台提供弹性扩展的统一存储池,融合了SAN块存储系统、NAS文件系统,实现了数据存储基础架构的整合和统一。浪潮智能存储G2平台提供的NAS功能,支持多文件协议访问,应用服务器可通过NFS(Network File System)、CIFS(Common Internet File System)、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等协议访问共享的文件资源。值得一提的是,浪潮智能存储G2平台的NAS文件级共享,不再需要网关设备,使得应用服务器可以简单方便地访问共享的文件。
浪潮智能存储G2平台
"无网关的NAS功能融合是浪潮SAN和NAS一体化智能融合的新方式,在浪潮智能存储G2平台上已经实现",翟爽表示。
那么,这种无网关的NAS功能融合与过去有网关的NAS功能融合,会有什么差异呢?
采用NAS网关的文件系统实现方式,是将多个文件服务器整合到一个集中管理的存储环境内,通过NAS机头来调节SAN系统的负载平衡和资源分配。这确实是不错的法子,过去几年大多数一线品牌的存储供应商们都推出过自己的网关产品,浪潮存储曾经也是其中之一,过去两年在金融、政府、教育等行业出货数百套,NAS功能主要应用在办公和视频文件等场景。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企业可以根据预算和业务场景,选择是否配备NAS网关,如果业务暂时用不到NAS功能,就可以先不配备,等需要的时候再行购置,资金配置比较灵活。
但是,SAN和NAS融为一体的存储系统架构,相比NAS网关,在资源使用效率方面更胜一筹。浪潮智能存储G2平台采用NAS和SAN完全并行的设计方式,实现NAS和SAN在数据资源分配和管理平面上融合。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底层硬盘空间完全共享,可基于InRAID进行统一管理,提升存储资源使用效率;同时,由于SAN和NAS的一体化融合,给前端业务场景带来较大的适配空间,一套智能存储系统可以承载数据一致性要求苛刻的关键业务,也可以承载非结构化的文件业务,堪称业务场景"百搭"。
值得一提的是,SAN和NAS一体化智能融合,不仅使得底层数据资源完全共享,更为难得的是今后高级功能将实现共享。
NAS总容量32PB
SAN和NAS一体化智能融合的好处,经过刚才一番分析,大家想必已经了解了一些。但这还不够,企业用户可能希望通过一些数据,来检验浪潮智能存储的NAS功能的是否足够强大。
"浪潮智能存储支持的最大文件系统数量近万,每个文件系统的最大文件数是264,单个文件最大容量是256TB,这样一来浪潮智能存储支持的NAS总容量是32PB",翟爽介绍。如此大容量的SAN和NAS一体化智能融合,可满足企业级应用中海量文件系统的储存需求。
互联网+、智慧城市的推动下,SAN和NAS一体化智能融合是必然趋势。SAN和NAS一体化智能融合已经广泛应用到教育科研、ISP/ASP、IDC、Web/E-mail服务器集群、金融/保险、电信、CAD、医药系统、印刷、网络音视频VOD点播等诸多领域。有一点可以肯定,浪潮智能存储通过SAN和NAS一体化智能融合,会快速向各个行业渗透,推动企业业务智能化创新。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机器人和自动化工具已成为云环境中最大的安全威胁,网络犯罪分子率先应用自动化决策来窃取凭证和执行恶意活动。自动化攻击显著缩短了攻击者驻留时间,从传统的数天减少到5分钟内即可完成数据泄露。随着大语言模型的发展,"黑客机器人"将变得更加先进。企业面临AI快速采用压力,但多数组织错误地关注模型本身而非基础设施安全。解决方案是将AI工作负载视为普通云工作负载,应用运行时安全最佳实践。
MBZUAI研究团队发布了史上最大的开源数学训练数据集MegaMath,包含3716亿个Token,是现有开源数学数据集的数十倍。该数据集通过创新的数据处理技术,从网页、代码库和AI合成等多个来源收集高质量数学内容。实验显示,使用MegaMath训练的AI模型在数学推理任务上性能显著提升,为AI数学能力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面对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短缺问题,谷歌、麦肯锡和加拿大重大挑战组织联合发布《心理健康与AI现场指南》,提出利用AI辅助任务分担模式。该指南构建了包含项目适应、人员选择、培训、分配、干预和完成六个阶段的任务分担模型,AI可在候选人筛选、培训定制、客户匹配、预约调度和治疗建议等环节发挥作用。该方法通过将部分治疗任务分配给经过培训的非专业人员,并运用AI进行管理支持,有望缓解治疗服务供需失衡问题。
这项由多个知名机构联合开展的研究揭示了AI系统的"隐形思维"——潜在推理。不同于传统的链式思维推理,潜在推理在AI内部连续空间中进行,不受语言表达限制,信息处理能力提升约2700倍。研究将其分为垂直递归和水平递归两类,前者通过重复处理增加思考深度,后者通过状态演化扩展记忆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