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正在对外转让其闪存子公司。据外媒最新消息,中国台湾的富士康集团和台积电将联手展开收购。另外美的集团(000333)高管也表示,有兴趣投资东芝闪存业务。
综合台湾电子时报、日经新闻等多家媒体的报道,东芝已经开始对闪存业务子公司“东芝存储”进行竞购招标,招标将会延续到本月底。另外东芝原计划引入外部股东,让出两成的股权,但是随着陷入资不抵债,东芝已经改变了策略,计划对外转让闪存子公司的全部股权。
东芝对闪存子公司的估值将近174亿美元,由于资金规模巨大,因此外界估计竞购方将会组成联合体进行收购。之前韩国媒体预测,富士康集团将会和其持股的长期伙伴韩国海力士半导体公司(韩国SK集团旗下企业)联合收购。
但是台湾媒体报道称,富士康集团将和台湾半导体代工巨头台积电,联合收购。双方的出资比例和未来的股权比例,目前尚不详。
之前,大约有十家公司有兴趣收购东芝闪存公司,除了富士康、台积电、海力士之外,还包括苹果、西部数据、本恩资本、美光科技等。
东芝目前是全世界第二大闪存制造商,仅次于三星电子。而众所周知的是,台湾的电子产业将覆盖所有产业的三星电子视为“共同敌人”。台积电和富士康联合收购东芝闪存业务,意味着台湾产业将会在闪存芯片领域挑战三星的地位。
郭台铭认为,随着8K视频产品的陆续问世,电子设备对于闪存芯片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另外富士康之前成功整合了夏普,公司也有兴趣帮助整合东芝闪存业务。郭台铭也表示,如果富士康进行收购,东芝可以把闪存的关键技术留在日本本土。
台积电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代工厂,长期为苹果制造A系列处理器。东芝公司的半导体业务目前是否和台积电存在代工合作,尚不详。如果能够成功收购闪存业务,未来台积电势必利用自己庞大的产能,直接进入芯片制造领域。
另据彭博社引述日经新闻的消息称,日前中国美的集团的高管袁利群表示,美的有意投资东芝的闪存业务。这位高管表示,美的内部有一个负责东芝业务投资的团队,一直在寻找机会。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东芝较早之前的确希望为闪存子公司引入外部“投资伙伴”。但是目前形势已发生变化,东芝需要的是花费174亿美元收购全部资产的收购方。
美的集团是否能够和上述潜在竞购方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展开收购,目前尚不得而知。
去年,美的集团斥资数亿美元收购了东芝的白色家电业务,另外获得了东芝商标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
在过去多年中,许多日本知名消费电子企业的家电业务已经转让给了中国公司。日本电子行业开始了远离消费电子的转型。不过,东芝在面向能源核电的转型中,遭遇了重大挫折。
由于旗下的美国西屋电气公司收购资产失误,东芝减记了63亿美元的资产,成为一家负资产公司。为了避免破产,东芝需要尽早变卖闪存子公司,如果交易完成,东芝有望获得不到一百亿美元的净收益。
众所周知的是,智能手机等各种移动设备配置的闪存越来越多,另外个人电脑中的机械式硬盘逐步被闪存固态硬盘所取代,这些都推动了闪存芯片的需求,这也使得东芝闪存子公司,成了一个全球电子行业十分垂涎的香饽饽。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软近年来频繁出现技术故障和服务中断,从Windows更新删除用户文件到Azure云服务因配置错误而崩溃,质量控制问题愈发突出。2014年公司大幅裁减测试团队后,采用敏捷开发模式替代传统测试方法,但结果并不理想。虽然Windows生态系统庞大复杂,某些问题在所难免,但Azure作为微软核心云服务,反复因配置变更导致客户服务中断,已不仅仅是质量控制问题,更是对公司技术能力的质疑。
Meta研究团队发现仅仅改变AI示例间的分隔符号就能导致模型性能产生高达45%的巨大差异,甚至可以操纵AI排行榜排名。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格式选择问题普遍存在于所有主流AI模型中,包括最先进的GPT-4o,揭示了当前AI评测体系的根本性缺陷。研究提出通过明确说明分隔符类型等方法可以部分缓解这一问题。
当团队准备部署大语言模型时,面临开源与闭源的选择。专家讨论显示,美国在开源AI领域相对落后,而中国有更多开源模型。开源系统建立在信任基础上,需要开放数据、模型架构和参数。然而,即使是被称为"开源"的DeepSeek也并非完全开源。企业客户往往倾向于闭源系统,但开源权重模型仍能提供基础设施选择自由。AI主权成为国家安全考量,各国希望控制本地化AI发展命运。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CALM训练框架和STORM模型,通过轻量化干预方式让40亿参数小模型在优化建模任务上达到6710亿参数大模型的性能。该方法保护模型原生推理能力,仅修改2.6%内容就实现显著提升,为AI优化建模应用大幅降低了技术门槛和成本。